2020年东城区交通治理继续向纵深推进

日期:2020-07-10 10:14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号:        

核心区交通压力突出,治理难度大。东城区各相关部门克服困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潜资源,优化管理服务,开展了大量工作,区域交通环境持续改善。

今天是“治堵大家谈”第180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哈洪涛、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停车管理工作负责人刘建强做客直播间,和大家聊聊2020年东城区的交通建设与综合治理工作。

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专题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努力实现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

2019年,东城区的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一。2020年,东城区将继续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努力实现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具体包括:

通过路口渠化、增设公交港湾等方式,实施5处区级疏堵工程;以王府井地区为重点,建设18公里自行车道慢行系统,打造区域慢行系统示范区;完成南护城河慢行系统融合建设试点;开展前门东路南口等19处交通秩序堵点、乱点治理;完成44公里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

此外,还将实施故宫周边综合治理,开展国子监、地坛2处重点旅游景区和1处重点商业区(王府井地区)区域交通综合治理试点,开展王府井区域智慧交通建设,并在王府井商业区及部分地铁站点等重点区域实施共享单车入栏结算试点建设。

以人为本 多措并举,探索停车建设管理的东城经验

为推进停车建设和管理工作,东城区编制了停车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小型化、连锁化、端口化”停车场建设模式,落实建成一个解决一片的工作思路,积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分批次采取“平改立”、盘活滞留项目地,适度增加居住车位供给。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安定门国旺社区、交道口香饵胡同、东直门工体西、东花市白桥社区等区域的停车设施建设,将通过“平改立”增加车位供给,综合治理区域停车难问题。

同时,梳理辖区公共建筑配建停车设施资源,积极推进错时开放,每个街道各完成2处停车错时共享试点。加快支路以下道路停车管理改革,加快胡同街巷“白虚线”泊位的规划、施划;有序推动不停车区域和不停车胡同建设,深化街巷胡同停车自治全覆盖。健全网格化停车管理机制,整合停车协管员、停车管理员力量,强化执法告知力度。

继续深化道路停车改革,今年新增24条停车电子收费道路

道路停车改革实施以来,东城区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核心区停车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目前,东城区停车改革工作整体平稳向好,制度政策不断完善,治理模式不断更新,供需条件不断优化,秩序整治不断规范,在全市范围内走在前列。今年,将重点推进二期高点视频建设,新增24条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区域,覆盖1971个停车位,坚持以“高位视频设备为主”和“借杆为主、立杆为辅”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将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扩展至二环外整个东城辖区。目前,车位施划已经完成,高点视频设备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

开展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环境治理,今年5所学校、7所医院成为重点治理对象

2019年,东城区在灯市口区域交通治理工作中,完成了北京二中、史家小学、景山学校、二十五中学、灯市口小学、一六六中学、汇文一小、东交民巷小学8个点位的交通治理工作。2020年,东城区将继续着力整治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倡导中小学、幼儿园实行错峰上下学,落实高峰期间“一校一警”,督促医院做好预约就诊。全年共计划完成东交民巷小学、二十四中、校尉胡同小学、西总布小学、光明小学等5所学校,以及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口腔医院、普仁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鼓楼中医医院等7所医院周边的交通综合治理。

借力科技手段,持续发力开展交通秩序治理

立足“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年”,继续提高东城交通治理科技信息化建设水平,以静态交通秩序为重点,兼顾动态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对各类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计划新建110套智能违停抓拍设备,重点加大二环外区域违停抓拍,进一步提升非现场执法覆盖率。同时,推进监控资源共享,启动雪亮赋能二期建设,拟新增200处雪亮点位,不断提升交通、停车等违法行为识别能力。推进“车脸识别”项目建设,对已建成使用的324处卡口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对大客车、大货车、渣土运输车等数据分析,形成区内机动车流量流向以及存量的大数据,织密交通管理网络,成为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