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破解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近年来,东城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一流和国内领先,以打造科创人才高地为主攻方向,以推动平台集聚、要素集聚、政策集聚为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策源力、高端人才集聚力、开放创新支撑力、品质生活吸引力,推动建设“科创金三角”,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前沿科技人才高地。
提升科技创新发展动能
当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发展动能瓶颈的核心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地方科创实践指明了方向。对于东城区而言,建设“科创金三角”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核心区科技创新动能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破局。
作为首都核心区,东城区既有“文化金三角”的历史底蕴,更面临着“科技回归都市,创新激活老城”的时代命题。东城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以安定门外、东直门外、永定门外10.8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承载力强、吸引力足的科创产业承载地,打造“科创金三角”,已集聚90栋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约459万平方米,注册企业达825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9家(占全区29.1%)、专精特新企业62家(占全区30.1%)。这样的产业基础,既凸显了科创资源的集聚潜力,也意味着需要通过系统性改革打破要素壁垒,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真正“无缝对接”。
基于此,“科创金三角”以人工智能为底座,围绕医疗健康、文化、央企数智化、新能源、新材料订产业方向,构建“三轴三核多点”的空间布局;以“产孵投市”一体化运营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以“宜居宜业”为底色,让科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机制、空间与项目协同发力
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东城区从机制创新入手,以空间优化为基,靠项目牵引落地,构建起多维度协同的实践路径。
机制创新打破“协同壁垒”。为破解科创资源分散、政产学研协同不足的难题,东城区探索出“政府+平台公司+运营公司”的联合运行模式:与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五矿产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央企在产业研究、规划、导入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产城融合与城市更新;由区科创集团作为平台公司,统筹产业孵化、载体建设与项目投资,以市场化手段整合45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让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形成合力。
空间重塑勾勒“创新蓝图”。立足城市更新导入新质生产力,“科创金三角”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三轴三核多点”布局:安外“科创+开放生态”轴聚焦芯片设计与人工智能,依托金隅环贸中心、航星科技园等载体,培育AI与实体经济融合新业态;东外“科创+国门景观”轴以信达中心为核心,深耕总部经济与科技金融,联合京投科创孵化器打造国际创新港;永外“科创+文遗南延”轴则加速构建南中轴数字科技走廊,推动智慧城市与数智能源的场景创新。
项目牵引激活“转化引擎”。围绕芯片设计、健康医疗、央企数智化等细分领域,一批标志性项目正加速落地:英特尔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相继亮相,东城数字科技大厦顺利封顶,金隅环贸科技创新中心一期改造完成后,首批14家企业已签约进驻;京投科创孵化器聚焦新材料、数据要素领域,正招引一批潜力项目打造“策源地”。更以“创新硅巷·集贤东城”大赛为纽带,吸引64个优质项目参赛,16个项目现场签约,让“以赛聚才、以赛促产”成为成果转化的加速器。这些项目既呼应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改革方向,也让“高算力+强模型+大数据+优服务+新场景”的数字经济新业态从概念变为现实。
构建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生态
“科创金三角”的实践,正在为城区科创与产业融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其核心启示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科创发展,需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维”的跨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东城区的实践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体现。无论是金隅环贸中心引入14家科创企业,还是京投科创孵化器聚焦企业需求招引项目,都凸显了企业在创新链中的“黏合”作用。数据显示,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接近三成,这些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出题人”,也是成果转化的“阅卷人”,有效破解了“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的难题。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与丰富应用场景,东城区将城市更新与科创应用深度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一体化提升后,近60万平方米工程投用,吸引一批金融总部机构入驻;周边老旧小区改造与环境提升同步推进,让“宜居”与“宜业”相互赋能。
从“三轴三核多点”的空间规划,到“政府-央企-市场”的协同机制,再到“大赛-孵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科创金三角”正构建起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生态。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交织”,而东城区通过空间、项目、服务的多维联动,正让这种“交织”产生化学反应。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