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东城区举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暨“友好城区”2.0建设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东城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2.0建设行动计划》,将围绕五个方面共21条具体措施,创新打造“三网两平台”服务体系,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有温度的守护。东城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品牌“正阳凝新·炬力同行”同步正式发布。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唐行安,区委书记孙新军,区委副书记王达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丹参加。
王达品在致辞中指出,全区要认真抓好三个方面工作,进一步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让“友好之城”在东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分类拓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和服务管理,以“友好城区”建设为抓手,让党建阵地更有温度、更聚人心,把新就业群体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加强互促共进,积极推动新兴领域发展与基层治理双向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贴心服务带动新兴领域群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释放共治共建“乘数效应”,推动实现“勤劳小蜜蜂”与千年古都、宜居福地的双向奔赴。
现场,以创新打造“三网两平台”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东城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2.0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三网”包括织密组织体系网,通过打造“小哥微课堂”、推出“红色新游学”线路、推动站点与街道对接、压实行业党建责任和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让新就业群体感受组织关怀、增强归属感;织密服务体系网,建成更多暖“新”驿站和暖“新”食堂,系统建设小区、楼宇等8类友好场景,提供健康咨询、子女托管等多元友好服务,探索设立“爱新基金”,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大病帮扶、急难救助等兜底保障;织密保障体系网,依托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为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创新建立假期团圆房、成贤·小哥公寓、家政服务之家等住房保障模式,打造新就业群体专属公寓。
“两平台”包括打造友好成长平台,依托“育新学院”提供职业素养、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兴趣拓展等课程,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并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职业优势参与“顺手公益”和基层治理;打造“融新e家”信息化平台,集成政策、课程、岗位、住房等信息“一键通”,驿站、商户、设施等资源“一图查”,设置线索上报专区并建立积分奖励机制,激发新就业群体作为“流动哨兵”参与治理的热情。
现场,东城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品牌“正阳凝新·炬力同行”正式发布。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炬力”又与“聚力”谐音,表达通过点燃先锋之火,汇聚发展之力。“同行”则表达了与新兴领域广大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携手同行、共促发展的含义。东城区将充分发挥该品牌引领效能,打造“一领域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同时发布的还有全区统一的“暖新驿站”标识,自此遍布东城大街小巷的300余家暖“新”驿站拥有了更醒目的“温暖名片”。“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平台”——“融新e家”小程序也在当天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人员管理、服务场景、友好内容、融入治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为新就业群体搭建“线上之家”。
在“友好城区”建设成果故事分享环节,新就业群体代表、居民代表、社区书记代表分别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社区治理融入、驿站暖新关怀、邻里守望相助的经历。外卖员王守清感慨地说:“在东城,感觉有人惦记、有人关怀,心里特别暖。暖新驿站把我们日常吃饭、喝水、休息、充电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有一种处处是家的感觉。”
下一步,东城区将以“正阳凝新·炬力同行”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拓展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内涵和深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暖新、爱新、护新”的良好氛围,引导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以高质量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动首都核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