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进入主汛期以来,东城区已发布8次气象预警,防汛形势严峻。7月28日,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面对“七下八上”主汛期的考验,东城区各部门、街道迅速行动,通过科学部署、精准施策,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东城区高度重视降雨应对工作,立即组织召开降雨应对工作调度会,启动10部门联合值守机制。各单位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处置各类涉汛突出情况。全区共建立237支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配备4833名综合应急抢险人员,储备各类防汛物资1310台(套),编织袋10.2万件,砂石1610立方米,为防汛抢险提供坚实保障。
针对汛期特点,东城区建立集中协调指挥调度联动机制,城管委、住建委、排水、气象(市气象局驻区)等8个部门按照预警级别参与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各部门提前组织力量,针对桥、坑、洞、房、树、院、地下空间、地铁口8类重点风险点位和河道、闸站、易积滞水点等8个重点部位进行巡查。目前,全区26处下凹式立交桥、13处建筑基坑、1387间危旧房屋等重点风险点位均已落实“一点一策”预案。
东城区城管委构建了“七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从责任明确到任务分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针对地下空间防汛风险,区城管委创新推行雨前、雨中、雨后“三段式”防汛工作法。北京站地下停车场作为重点点位,已配备高强度挡水板、大功率抽水泵等专业设备,实行“1+4”立体化巡查机制,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在道路通行方面,区城管委联合排水集团在重点桥区设置“四防”体系,18组应急排水抢险单元、136人的专业队伍严阵以待,总抽排能力达14650m3/h。
在供电保障上,区城管委重点排查老旧小区和低洼地带电力设施,更换老化线路,维修配电箱,并开展“树线矛盾”专项治理。7月26日下午,交道口街道大兴社区香饵胡同40号附近一处变电箱因雨水短路起火,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调电力公司抢修,40分钟内恢复供电,展现了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
各街道积极响应区防汛指挥部部署,迅速行动,用务实举措筑牢防线。东直门街道提前配备19辆应急车辆以及抽水泵、电锯、沙袋等设备,加大对辖区平房院落、地下空间、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的巡查检查,对225户独居老人逐户通知到位,确保重点人群安全。北新桥街道迅速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对低洼院落、危旧墙体等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和重点值守。交道口街道针对危旧房屋、易积水地段等易涝点加强巡查,接到居民反映的房屋漏雨和树木压房隐患后,迅速调度防汛队伍开展苫盖防护和树木修剪。龙潭街道加强宣传预警,反复提醒居民注意安全。截至28日18时,全区已安全转移危旧房住户等964人,17个街道的临时避难场所和25个转移安置点全部准备就绪。
(下转2版) (上接1版)
为应对强降雨后的环境恢复,东城区城管委协调区环卫中心和各街道专业作业队伍储备推水设备、抽水泵、沙袋等物资,建立“雨停即清”工作机制。降雨期间,1100余名工作人员采取分路段、分班次作业,重点清理雨水箅子落叶和路面淤泥。属地街道还动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环境清洁,并对重点区域消毒消杀。
相关部门提示,主汛期期间,市民需密切关注气象和洪水预警,避免前往预警河段及低洼地段。发现电线低垂或折断时,请远离避险,切勿触摸。出行时注意井盖和雨水箅子情况,确保自身安全。东城区各部门和街道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市民平安度过汛期。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