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一家专注中国数据库产业的企业正悄然崛起。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和恩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和恩墨”)从解决国外数据库的“维修难题”起步,如今已成长为能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智能数据技术提供商。从国外技术的学习者到制定国家标准的参与者,从技术服务到自主研发核心产品,云和恩墨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数据库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
从“修车工”到“造车人”:
十余年磨一剑的成长之路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心脏’,但过去中国没有自己的‘心脏’。”云和恩墨创始人盖国强回忆,1999年他初入行业时,国内数据库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2011年,盖国强带领团队创立云和恩墨。最初,公司定位类似“数据库领域的4S店”——当企业使用的国外数据库出问题时,他们提供维修、优化服务。其间,云和恩墨的专家团队总能快速找到性能瓶颈,成为行业内的服务标杆。
2013年,云和恩墨从服务中洞察到企业痛点:国外数据库设备昂贵、管理复杂,中国企业急需更适配的解决方案。于是,公司从“修零件”转向“造配件”:研发数据库一体机zData X,让数据库运行效率提升数倍;推出云管平台zCloud,将数千套数据库的管理浓缩到一个界面。这些产品很快被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客户采用,华泰、中金等头部券商至今仍借助其平台保障交易系统稳定。
然而,云和恩墨的目标远不止于此。2018年,公司开始向“造车人”转型,投入基础软件研发。“中国能造配件,但‘发动机’还得靠别人。我们要做的,就是造出中国自己的‘发动机’。”盖国强说。这一转型的关键,是与华为的合作。2020年,云和恩墨加入华为openGauss开源社区,成为核心代码贡献者,并基于openGauss推出企业级数据库MogDB。如今,MogDB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务等领域,成为国产化替代的重要力量。
全栈能力+开源生态:
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独门绝技
在云和恩墨的成长逻辑中,“五个领先”至关重要。“我们要与领先行业里的领先客户合作,基于他们领先的需求,借助我们领先的技术,共同打造出领先的产品。”盖国强介绍道。
全栈产品矩阵是云和恩墨的核心武器。多元数据库一体化承载平台zData X像一个“超级货架”,通过集成虚拟化技术实现对多套数据库的整合,同时结合从硬件到数据库的全栈智能运维能力,保障数据库在高性能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数据库承载和运维成本;智能管理平台zCloud,则像一位“全能管家”,通过多元数据库统一纳管,实现服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库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级数据库MogDB,作为“国产心脏”,兼容主流生态且更安全可靠,已经助力一些客户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数据智能平台zAIoT,则像“数据规划师”,一方面对于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另一方面基于AI算法提供模型训练、数据分析和业务预测功能,使得算法模型能有效利用数据基座中的数据挖掘潜在业务,释放数据价值。
开源生态建设则展现了云和恩墨的长远眼光。公司创立的墨天轮数据库社区,月活跃用户超120万,致力于建设一个有温度的技术社区和全新的数据社群聚合体,繁荣产业生态;每年举办的3000人规模的“数据技术嘉年华”,更是成为行业风向标。更关键的是,作为openGauss社区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云和恩墨与华为共同推动中国的开源数据库的发展。这种“开源+商业”双轮驱动模式,既降低了中国企业的使用门槛,又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根生态。
专注坚守+创新为先:
专精特新背后的成功密码
“无论是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还是公司的发展出发,我们都将始终坚持深耕数据库这个领域。”盖国强的这句话,道出了云和恩墨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底层逻辑。
早期做服务时,云和恩墨就以高品质著称,很多客户都是被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吸引而来;做产品时则通过与领先客户合作,在真实场景中打磨细节。“我们不仅要做优质的服务商,更要做精深的研究者。”目前,公司员工近500人,内核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40%,这样的高投入也让云和恩墨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和领路人。“只有在这个领域钻得足够精,才能对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去创造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盖国强说。
创新是云和恩墨的“核心基因”。近期,公司发布下一代HTAP数据库NDB,性能超越主流商业数据库10倍,计划于2026年推出商用版本。zData X一体机采用开放架构,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4,还能兼容多种数据库。服务模式也在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远程服务,让偏远地区的企业也能享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通过知识图谱、RAG、大模型等AI技术的赋能,zCloud跨越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大幅降低技术门槛,简化运维难度。“未来的世界是智能的,而智能的驱动力正是数据。”盖国强说。
从网络社区的技术爱好者聚集地,到破解“卡脖子”难题的行业领军者,云和恩墨的目标从未改变,但它的舞台正变得越来越大。在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这家东城“小巨人”正以“数据驱动,成就未来”为使命,与更多伙伴携手,共同点亮智能未来的星光。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