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倾听百姓心声 解决急难愁盼——听民意 解民忧”第十一季热线接听首场活动中,区委书记孙新军带队走进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值守12345市民热线,接听群众、企业来电,并结合诉求及实际情况,群策群力研讨、制定方案,切实解决群众、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区委副书记王达品、副区长王佑明,相关委办局和部分街道“一把手”一同参加活动。
“您好,我是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欢迎您的来电,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反映?”市民热线服务大厅内,孙新军戴着耳麦,耐心倾听居民诉求。
体育馆路街道市民步女士来电反映,其所居住的葱店二巷属于老旧平房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较少,希望增加充电桩的数量和密度。
“您反映的问题我们都了解了,我们会尽快核实情况、妥善解决问题。感谢您的信任!”孙新军一边说一边在电话记录单上仔细记录下相关内容。
树木遮挡阳光、租房合同纠纷、道路路面破损……从上午9点半至10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区领导及各部门、街道、区属企业相关负责人共接听市民来电41件。其中,对于10件咨询类事件,相关负责人当场给予了回复。
活动中,孙新军还听取了东城区2024年度及2025年1至4月接诉即办工作以及市民诉求数据规律、典型问题、考核评分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在随后进行的“治理大家谈”环节,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市场监管局、体育馆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体育馆路、东四街道的群众代表相继发言,围绕推进接诉即办改革、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接诉即办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的生动实践,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为民服务的有效模式,是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始终以改革精神扛起首都功能现代化的首善责任,将接诉即办作为重要抓手,凝心聚力倾听民声。近年来,东城区通过党建引领实现高位统筹,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方针,将接诉即办工作提升至“一把手”工程的战略高度,凝聚起“崇文争先”的思想共识。各单位“一把手”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接诉即办工作中。
2024年,东城区深化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台《东城区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专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构建了条块结合、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东城区接诉即办工作年度考核原始成绩全市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下一步,东城区将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接诉即办工作作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有效路径,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脚踏实地、磨炼基层治理真功夫,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厚积薄发、优化接诉即办改革路径,通过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马上就办 充电桩“上新”居民点赞
“没多会儿,街道、社区就联系我了,真的特别快!”体育馆路街道步女士赞道。
今天上午,区领导在热线值守中受理群众诉求后,相关部门及街道负责人直奔问题一线,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的方式,推动诉求“日接日清”。
针对步女士反映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今天下午,体育馆路街道迅速行动,组织多部门联合踏勘。经摸排,葱店二巷52户居民共有32辆电动自行车,但现有充电设施在高峰时段无法满足居民需求。面对胡同仅1米宽的安装难题,工作人员创新思路,提出拆除两处长期闲置的储物棚腾挪空间。这一方案不仅消除安全隐患,更获得居民一致支持。“从拨打12345到现场办公只用了几个小时,家门口充电不再难,太暖心了!”步女士欣喜地说。
目前,街道已同步完成线路勘测与场地平整,新增的20个智能充电桩预计本周五投用,内置过充保护功能,让居民充电安全又便捷。从诉求受理到落地解决,不到24小时的“加速度”赢得群众连连称赞。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