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电影技术,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沙龙共话艺术“破圈”

日期:2025-04-29 15:57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沙龙在东城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这是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第三场学术沙龙活动,聚焦舞台剧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舞台剧的“破圈”之路、数字化舞台剧与电影行业的合作展望等内容开展交流分享。

技术赋能艺术

拓宽舞台发展前景

  随着电影技术和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8K超高清等最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的变革也在不断推动着舞台影像呈现的升级迭代。

  本届沙龙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表示,在舞台艺术领域,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成为舞台艺术数字化的一个最为明显标志。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提升了舞台艺术作品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为舞台艺术的制作方和出品方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也让舞台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可见性大大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作品早已打破了“第四堵墙”,将更多的观众请进了“剧院现场”,帮助他们以更为优惠的价格,欣赏到更为优质的舞台艺术作品。如今,拥抱技术进步已经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

  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分享了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作为剧中“展卷人”的饰演者,这些年来,谢素豪用心塑造角色,努力为观众带来“百场如一”的表演。舞剧要改编成电影也并非易事,谢素豪说,对于舞者来说,从舞台转到银幕,需兼顾空间美感与情感沉浸感,克服现场感即时性的损失。面对电影镜头,需要妥善地把握分寸感,这次经历帮助他提升了对舞台表演的理解。“舞剧电影《只此青绿》是一次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化传承的创新形式,展现了中国风雅,探索了多元传播方式,期待与全球观众共赏文化盛宴。”

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

跨越时间空间

探讨艺术共生之道

  将舞台剧数字化是一个颇具前瞻性与变革性的话题,而数字化演出和运营是世界各大艺术院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赋能数字演出、数字运营中的超高清摄制、实况转播、立体式交互、观众拓展、营销宣发和品牌管理等工作,推动舞台艺术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造数字艺术传播的新模式。在舞台艺术与电影科技的融合中,如何平衡艺术与科技去打造在数字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模式,如何通过更好的电影技术、艺术“复刻”舞台经典,四位重磅嘉宾通过圆桌对谈共话行业发展之道。

  关于电影技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表示,技术应用优先服务于艺术本质。技术提供了观众无法亲临的舞台细节视角,但需平衡“看戏”的沉浸感与艺术原味。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

  从观众体验角度看,舞台艺术与电影科技的融合会带来哪些全新的观赏感受,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一段时期以来,电影与舞台艺术的融合早已开展起来,舞台、演员的表演方式都在变,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时空同屏、沉浸特效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在重塑观赏体验。从较早的戏曲纪录片,到当下的舞剧电影,甚至是虚拟现实的电影等等,越来越多的新形态层出不穷。她认为,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结合是非常令人期待的,未来可能诞生更多跨界形态。

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

  当舞台艺术和电影融合后,在创作和制作的流程上会产生哪些变化?舞剧电影《只此青绿》制片人蒙天宇表示,将舞蹈诗剧破圈拍成舞剧电影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从前期创作、拍摄,到后期剪辑、分发,舞剧要转换成电影,每一个过程都是挑战。“比如我们调整了后期的宣发策略,由于本身《只此青绿》作品本身源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承担起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把它送进大中小学校,推进美育教育;同时,借助新媒体手段,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主动传播,推动线上线下的联动传播,效果有目共睹。”

舞剧电影《只此青绿》制片人蒙天宇。

  在中联超清视觉艺术总经理吴坚看来,超高清显示技术、视觉技术、直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已完全融入文艺全流程,极大丰富了舞台形式。他也提醒,科技和艺术的结合绝不应是炫技,而是为了提升艺术创作效率,扩大艺术作品的影响力,甚至去帮助升华商业价值,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让更多人感受艺术魅力,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中联超清视觉艺术总经理吴坚。

提升品牌品质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共举办舞蹈影像、动画电影、舞台影像数字化3场主题沙龙。三场活动中,来自舞蹈、动画、舞台艺术等行业的从业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交流合作。精彩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展现了优秀的行业实践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推动东城这座城市文化品牌与文化品质双促进、双提升,也为电影行业发展注入了“东城动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坚持“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宗旨,已成为影视领域具有重要品牌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后续,大影节也将精彩不断,将打造“青春之夜”荣誉盛典、“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展映及主创见面会、“青石计划”路演及荣誉颁授,开展“美育进社区”之“胡同里的电影院”活动。电影节期间,前门、王府井、崇文门等重点商圈也将推出“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同时,打造“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之“跟着电影游东城”专线,5条专线带领游客影迷慢步东城。本次大影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进一步突出时代性、联动性、专业性,集合青年之力,助力东城区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