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中央、市属媒体记者走进东城,探访高质量发展“东城实践”

日期:2024-10-22 15:42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近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中央、市属媒体的百余名记者走进北京东城,深度探访东城区“硅巷”、钟鼓湾胡同及朝阳门南、北小街,沉浸式感受东城区高质量发展成果。

  走进东城“硅巷” 

  见证城市更新

  推动科创产业集聚发展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青龙胡同的歌华大厦,参观北京中创碳投公司,了解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建设进展,调研东城“硅巷”建设情况,深度感受东城创新发展成果。

DM_20241022152859_001.JPEG

DM_20241022152859_002.JPEG

  去年,东城区提出将分别围绕文化、金融、健康、数字经济产业打造文巷、银巷、杏巷、硅巷,推动优势产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硅巷”的主要特点是以城市中心的存量空间为主要载体,通过对存量空间加以改造,在中心城区实现以城市更新推动科创产业集聚发展。

DM_20241022152952_001.PNG

  “硅巷”青龙项目奠基仪式现场,东城区发布“硅巷”建设计划。

  东城数字科技大厦是东城“硅巷”建设启动以来首个落地的产业项目,被列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这也是东城区北二环内唯一新建的产业项目。去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今年9月,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将于明年年底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打造创新型总部和融合开放的产业空间,与周围区域形成产业集聚,引领东城区数字经济发展。

DM_20241022152859_003.JPEG

  在东城“硅巷”这个0.49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未来,东城区将力争把“硅巷”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更新样板区、园区发展先行区、科技文创生态区、科创人才集聚区、营商环境示范区,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高规格孵化平台、高品质创新生态。

  走进老城胡同 

  在晨钟暮鼓声中

  感受胡同里的新生活

  记者一行来到钟楼湾胡同,探访古都新貌,感受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钟楼湾胡同北起豆腐池胡同,南至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东与草厂北巷相通,西与钟库胡同、铃铛胡同、汤公胡同相通,全长757米,宽7米,是钟鼓楼区域的南北向重要通道,承载着当地居民难以割舍的乡愁。

DM_20241022152859_004.JPEG

DM_20241022152859_005.JPEG

  近年来,东城区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对钟楼湾胡同实施电力、通信、照明与综合杆体、排水和道路等方面改造,全面提升胡同内公共空间的实用性、美观性。助力中轴线申遗,启动了以钟楼湾胡同为纽带的钟鼓楼地区紧邻空间综合整治项目,以申遗、居住环境改善、公共空间优化、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部件、产业空间提质为出发点,分两期进行综合治理,重点解决钟楼湾胡同地区的私搭乱建、风貌不协调、车辆无序停放、绿地空间狭小、城市部件锈蚀破损等问题。经过长期努力,2023年钟楼湾胡同获评北京“最美街巷”。

DM_20241022152859_006.JPEG

DM_20241022152859_007.JPEG

DM_20241022152859_008.JPEG

DM_20241022152859_009.JPEG

DM_20241022152859_014.JPEG

  走进百年老街 

  在一步一景中

  观赏城市焕新面貌

  记者一行来到朝阳门南、北小街,边走边看秋日舒朗的城市之景,感受百年老街的焕新面貌。

DM_20241022152859_010.JPEG

DM_20241022152859_011.JPEG

  历时近一年的朝阳门南、北小街系统化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近期正式告竣,这里成为“小而稳”“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精”的全市首条“慢行步道公园”,700多年的老街正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DM_20241022152859_012.JPEG

DM_20241022152859_013.JPEG

  2023年底,东城区开展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整治提升,覆盖了北起南门仓胡同西口,南至长安街的长约2.3公里路段。

  顺应出行方式变化,优化道路空间布局。重新分配道路资源,通过调整路板划分,打破传统步行带、绿化带、停车带、自行车四带空间均匀布局,增加了慢行空间,调整了有效宽度,整合形成了“步道公园带”。

DM_20241022152859_014.JPEG

  改造后的朝阳门北小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盘活周边停车资源,引导停车各安其位。东城区采取就地挖潜空间资源、梯次外迁居民停车需求、盘活居住区周边富余停车资源、设置机动车夜间临时停车区等方式,保障街区内停车位总量不变,但布局却更为合理。

DM_20241022152859_015.JPEG

  积极打造花园城市,营造“小街步道公园”。通过打开封闭绿地、提升景观节点、引入低维养护植物群落、增加绿化层次等四项措施,推动朝阳门南、北小街从“道路林荫化”到“街道公园化”转变,打造了“总布拾光”“仓礼园”口袋公园等可游览、可观赏、可休憩的小街“慢行步道公园”。

DM_20241022152859_016.JPEG

DM_20241022152952_002.PNG

  媒体记者纷纷表示,通过连日来的调研采访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城之美,感受到东城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中央、市属媒体共发布相关报道60余篇,其中头版、整版报道4篇,全方位生动展现了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头版及整版报道

 

DM_20241022152952_003.PNG

DM_20241022152952_004.PNG

DM_20241022152952_005.PNG

  其他中央、市属媒体相关报道

  

DM_20241022152859_017.JPEG

DM_20241022152859_018.JPEG

DM_20241022152859_019.JPEG

DM_20241022152859_020.JPEG

DM_20241022152859_021.JPEG

DM_20241022152859_022.JPEG

  未来,东城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对中心工作的服务支撑力,持续展现东城魅力,倾情讲好东城故事,将东城区全力谱写首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传播得更远更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