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之东,一轴传“城”

日期:2024-07-29 10:05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京华大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北京中轴线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璀璨亮相,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

申遗成功,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更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的平台。让历史记住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历经七百余年风雨沧桑,古老中轴向世界绽放出熠熠重光!

成功的喜悦汇聚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核心城区的东城尤感自豪。街坊们走出家门,快闪、合唱、载歌载舞,东城将最浓烈的热爱,挥洒在中轴线上的欢腾中。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7.8公里壮美中轴纵贯东城。作为文化遗产中“建筑群”类型,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15处遗产构成要素,12处座落东城。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正和合、多元一体,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礼制文化、营城理念、建筑艺术的绝妙体现,更是东方审美意向的极致追求。极目寻之,举世再无双。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东城步履不停。

秉持“崇文争先”理念,以珍爱之心推动老城保护,在疏解、修缮、更新中,东城与中轴线一同蝶变,一颗颗历史明珠焕发生机。

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东城区先后完成社稷坛、太庙、皇史宬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开展钟鼓楼保护修缮和北大红楼周边综合整治,完成前门大街第五立面整治,打造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廊,让中轴线古都脊梁壮美呈现。

十余年来,东城区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不仅保护遗产,还要以保护促进改善民生。

在雨儿胡同,古今交融的“共生院”让人眼前一亮。在钟鼓楼、景山、故宫周边、天坛等更多地区,居民相继享受到申请式退租的“福利”。“绣花”式精细治理,使老屋恢复了原有风貌,让老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生活。无论是走是留,大伙儿的生活都得到了根本改善,也亲眼见证了中轴线保护对老城保护、城市更新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东城生活的居民,早已将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融入血脉。大伙儿都说:“保护中轴线,是自家的事儿!”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作用,东城区做实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不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钟鼓楼沉浸式演绎时间的故事,四百年颜料会馆古戏台再现光影……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东城让中轴线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成立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启动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计划,打造老城历史文化研究高端智库,发起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联盟……文耀中轴新韵,东城不遗余力。

从过去到今天,辉煌已连成线。申遗成功,是对北京中轴线自身价值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不懈努力的认可。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古今交融的新时代风貌,才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

站在东城这片沃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致敬,并共同期待,在这条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轴线上,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化之花,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