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16位“达人”上了这份“绿色”榜单→

日期:2024-06-13 09:55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从“扔进一个桶”到“细分四个桶”,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从“意识薄弱”到“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离不开榜样引领。近日,2024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榜单出炉,东城区16位“达人”榜上有名。他们中有身体力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热心居民,有创新工作方法带动全民参与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兢兢业业奋战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线的物业人员。在他们的带动下,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DM_20240613100327_001.jpg

DM_20240613100222_001.JPEG

DM_20240613100327_002.jpg

DM_20240613100222_002.JPEG

2024年

东城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名单

姓名

单位及职务

陈   波

朝阳门街道大方家社区书记兼主任

董雪竹

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交林社区党委副书记

郭文波

北京宸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李连香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大雅宝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

刘   芳

北京同仁医院总务处处长

宋   勇

北京国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国瑞城物业服务中心环境部经理

王   华

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   君

东城区前门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九级职员

王   楠

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隆福寺社区居委会委员

王颜颜

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国子监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

叶建平

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公益志愿者

袁   艺

东城区龙潭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九级管理岗

张   成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公益组织)

郑大焕

东城区永外街道公益志愿者

周   宇

东城区东华门社区王府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甄少华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后勤保障部职员

  注:此名单按姓氏首字母排列,不分先后顺序。

  中午,叶建平出门路过小区的垃圾桶,看到桶站周围有散落的垃圾,她转身回了家。不一会儿,她拿着扫帚、簸箕和抹布回来了,将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又把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牌擦拭得干干净净。

  叶建平是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居民,4年来她坚持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带动周边邻居进行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叶建平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垃圾桶站,只要有邻居来倒垃圾,她都认真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有一次,叶建平看见一位居民将汤水倒进厨余垃圾里,便和居民说:“您家的厨余垃圾,应该把汤汤水水滗掉再倒,撒汤漏水的,不但影响后续转运,还加重处理厂的负担,尤其夏天气温高,汤水沤在桶里更容易反味,还招蚊蝇。”入情入理地讲解,时间长了,大家也就记住了。

DM_20240613100222_003.JPEG

叶建平在社区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

  叶建平不仅自己参加志愿服务,还带动邻居参与桶站值守。小区里有两个分类桶站,每天一户家庭负责值守。小组长叶建平根据每个人的空闲时间,拟定了排班表,和大家商量确定后,发布在志愿小组群,便于大家按时参加志愿活动。如果志愿者家里有特殊情况,叶建平都会及时补上,替他们值班值岗。在叶建平的带领下,小区20多人的志愿小组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不论刮风下雨,值守从未空岗。

  利用熟人监督模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创立“嘀嗒公益社”,畅通可回收物再利用渠道,助推垃圾源头减量;开辟“红领巾实践基地”,推动厨余垃圾就地降解……安定门街道国子监社区书记王颜颜创新工作方法,助力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DM_20240613100222_004.JPEG

王颜颜组织社区居民召开垃圾投放点设置议事会。

  马园胡同是安定门街道最早实行“垃圾不落地”的胡同之一,王颜颜带领管片社工、热心居民志愿者组建“圾先锋”团队,向居民、商户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政策、分类方法,同时利用熟人监督模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阻、纠正,逐步强化垃圾分类效果。截至目前,国子监社区共计签订《居民垃圾分类承诺书》1000余份,动员志愿者140余人参与盯桶值守,总值守班次5600余次。

  去年,王颜颜主导创立了“嘀嗒公益社”,每月开展居民集中旧物置换活动,以回收旧物旧书的形式深化居民自主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平时注重分类整理收集意识,有效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为了建设社区青少年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阵地,今年,王颜颜引领社区“圣人邻里”党建品牌,在大都美术馆园区的空地开辟了“红领巾实践园”,带领青少年们将辖区落叶、厨余垃圾和鸽子粪等进行填埋,变成有机肥料,再利用有机肥继续种植植物,有效实现社区可分解垃圾的“内循环”,培养青少年循环利用的价值观。

DM_20240613100222_005.JPEG

  在交道口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张成指导着分拣员将收集来的矿泉水瓶、衣物、鞋帽等可回收物进行精确分类、存放,并按照要求打包。不同种类的可回收物被分别打包,按照要求合理处置。作为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益组织)项目经理,张成主要负责交道口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回收工作,管理团队达百余人。

DM_20240613100327_003.jpg

张成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回收工作。

  “绿厨厨,红危危,灰其其,蓝宝宝”,为了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张成创编了分类投放小口诀,短短12个字串联起垃圾品类、特征和分类投放的对应容器。“因为可回收物有一定经济价值,所以我称它们为‘宝宝’,包括金属、塑料、纸制品等,为了方便居民记忆,我也编了对应的口诀。”张成说。在口诀的指导下,居民快速掌握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感、获得感。

  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张成积极开展上门服务。“上门回收价格和定点回收一样,以后您有需要就给我们打电话。”圆圆的脸庞、憨憨的笑容……辖区内的居民记住了这个工作实在、态度热情的小伙子。

  今年,张成担负起交道口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工作,在可回收物中转站的选址、场地设计、区域分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建立可回收物台账,使可回收物的投、收、运、处、利环节更标准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