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沥青路面、鲜艳的自行车“红毯”、连续不断线的步道……北京站前,经过大修的道路平整干净,进一步提升了首都“迎宾门”的颜值。据了解,作为今年本市17条大修道路中的两条,北京站东街、西街已基本完工,在恢复道路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对慢行系统的同步综合整治,完善骑行系统,并实现沿线步道基本全线贯通。
北京站东街、西街是铁路旅客进出站的必经之路,上一次道路大修,还要追溯到21年前。“服役”期满,加上火车站周边交通繁忙,道路出现了沥青裂缝、骨料脱粒等“病症”,不仅影响行车体验,也不利于塑造首都“迎宾门”的形象。记者在北京站东街看到,改造完成的街道路面平整度明显提升,重新施划后道路标线更加清晰,非机动车道内也加装了防滑的彩色铺装,同时人行步道也进行了拓宽和补充。
北京站东街是乘客来往北京站地区的重要通道,但该路段南侧北京站停车场门前,近60米范围内无步道,主要原因是该处为地下停车场,道路挖掘破除作业受到限制。多年来,行人行经此处需借非机动车道通行,人车交织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初,北京站东街大修工程进入筹备实施阶段,由市交通委牵头,联合市重点站区管委及属地、城管、交管等部门,多次与该地下停车场产权单位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对地下扰动,最终成功确定实施方案,用人工破拆代替机械作业,新建长60米、宽3.25米步道,有效解决北京站东街步道不连续的问题。
同时,站前道路重新施划的自行车“红毯”也进一步彰显骑行人路权,从崇文门地铁站到东二环,步行、骑行实现不断线。公交站台新增及完善无障碍设施10余处、补全缺失盲道千余平方米、新建二次过街1处……北京站区周边慢行系统全面提升,彰显首都门户窗口形象。
今年,东城区还将完善北京站街、北京站西街的林荫路环境,通过行道树补植、补充绿化设施带,丰富植物层次和景观效果,增加慢行空间与绿地的景观融合度,形成林荫慢行空间。
相关链接
拆除罩棚
北京站露出建筑全貌
去年,东城区会同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对北京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不仅使站前广场恢复历史风貌,还对停车场完成升级改造,方便乘客接驳换乘,同时优化周边交通线路,减少交通拥堵。
“为了提升站前广场环境,东城区与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合力,腾退了北京站广场北侧2402平方米出租车调度站,恢复了广场面积1864平方米,同时将广场北侧485平方米封闭式广告围挡更换为透视硬质护栏。”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拆“墙”透景,旅客出站一眼就能望到长安街。
广场正前方,2000多平方米的出租车调度站也“搬家”了,站前人车混杂的场面成为历史。不久前,过去调度站位置的沥青路面,被更换成广场统一的灰色地砖,视觉上更为协调。
广场西侧存在多年的杂物库房、小餐馆等完成腾退,不见了踪影。广场东、西两处临时售票厅拆除,改建并启用室内售票厅。地铁站口120米导流围栏撤除,旅客不必再排长队进站。
改造后的北京站西侧出租车排队等待区。
改造后的北京站西侧出租车等待区。
今年“五一”假期前,北京站进站口外接出来的红色罩棚拆除,老北京站栗红色大门亮出来,典雅大气的北京站终于露出建筑全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