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金宝街52号南迁至珠市口东大街12号的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新址开厅运行,标志着建设搬迁工作正式完成。
新大厅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内设市场准入准营服务专区、“两区”建设服务专区、固定资产投资服务区等,设置前台窗口100余个、后台工位600余个。
在建设实施同时,东城区同步部署“五大提升”行动,以优质高效服务打造“北京服务”的东城样板。记者了解到,此次建设搬迁旨在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在推动政务资源整合、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便捷度的同时,释放优质楼宇资源,以优质空间集中带动企业、行业、产业集聚,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政务服务资源和金融等主导产业双聚集、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共赢。
集约高效谋划布局
做实做优政务服务
早上8点30分,位于珠市口东大街12号的东城区新政务服务大厅准时开启大门,迎接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企业。“没想到新大厅交通这么便利,出地铁走上100米左右便是。”市民俞先生说。俞先生需要办理的是企业变更类业务,此前,他通过公告及时得知大厅搬迁的消息,3月18日一早来到新大厅。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装修一新的区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秩序和工作人员主动、热情的服务,无不令俞先生眼前一亮。入口处右手边整齐摆放着5台智能预约排队取号机,由于此前俞先生已通过“北京e窗通”平台预约了所需办理业务,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后,将俞先生的预约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录入取号机,顺利为俞先生获取了业务办理号码,并引导其前往相应的窗口。
一层主要承接市场准入、涉外服务、车驾管等业务,二层为人力社保业务专区,三层主要承接医保、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资源交易业务……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调度下,各相关部门凝聚共识、勇于担当、倒排工期、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推进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成为全市建设用时最短、建成速度最快的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用实际行动彰显东城速度、东城效率。”区政务服务局负责人表示。
新大厅将“小而美、小而精”原则贯穿建设始终,立足政务服务改革发展长远,以集约、高效为原则谋划布局。与原址相比,新的大厅在保持原有业务量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四厅六中心”融合,优化功能布局,实现了空间集约利用。
在做实做优线下服务基础上,新大厅进一步强化全程网办、在线导办及自助办理,集成各部门网上办理事项约1300项、自助办理服务近600项、涉及43家单位,压减线下窗口近三成,实现服务集约办理。各部门牢固树立践行厉行节约理念,充分利旧、合理购新,在满足业务需求基础上,科学测算规划,深化综窗改革,信息化项目经费压减30%以上,实现经费集约管理。
规划重点功能区域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设立服务专区,是新大厅与原址相比的一大显著特征。跟随俞先生的脚步,记者来到位于一层的市场准入准营专区,这里共设有19个窗口,业务范围基本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如优化营商环境窗口,主要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政策推送、业务指导、咨询讲解等服务,同时依托区政府网站提供惠企政策申请咨询引导服务,方便企业“一站式”了解各项惠企政策;“一业一证”窗口,可实现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个行政审批事项跨部门集成办理,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办好一件事”窗口是东城区建设“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一次办成、一次办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京津冀协同办理跨区域通办窗口依托京津冀“一网通办”服务专区,由专人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指导、业务办理等服务,实现京津冀163项事项办事“同事同标、跨省通办”。在准入准营专区将落实市场主体准入落地服务机制,推进否定事项报备制,进一步提高我区市场准入领域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贯彻不轻易对企业说不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位于一层咨询服务后方的迎商中心,也是东城区为进一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步规划、全新设立的。迎商中心面积约100平方米,集数据展示、政策宣讲、党建及其他活动发布等功能为一体,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数据展示功能,可实时展示全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预约、取号、办件、人流量、好差评等数据;政策信息公开功能,可根据市、区两级的工作要求和群众企业需求及关注度,对最新政策进行公开公示。
未来,这里还将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最新的政策举措,共同举办营商惠企政策大讲堂,让企业知晓惠企政策、享受惠企政策;定期组织进驻部门首席代表结合群众企业关注多的疑难情况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举办各类企业推介会,为重点企业商务洽谈提供场所,并对有意向迁入东城区的重点企业提供咨询座谈,面对面听企声、察企情、解企难、助企兴,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部署“五大提升”行动
打造“北京服务”东城样板
新大厅建设搬迁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谋划推动南北经济均衡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建设实施同时,东城区同步部署“五大提升”行动,以新大厅启动为新起点,围绕利企便民核心、聚焦群众企业办事体验,以优质高效服务打造“北京服务”的东城样板。
记者了解到,新大厅将整合区政务服务大厅、医保大厅、人力社保大厅、交通支队大厅,并依托新大厅周边的税务大厅和出入境大厅,实现“四厅六中心”整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区域化集中办理,进一步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实现整体功能提升。
按照统一咨询、统一预约、统一叫号等“八统一”原则,新大厅将依托区级一体化受理审批平台,实现评价数据实时、全量汇聚,业务运行及人员管理实时监管,运营数据实时可视化展示,推动“一码通办”、京津冀“跨省通办”和呼叫中心24小时智能应答等应用创新在大厅展示,实现数字服务提升。
在重点功能区域提升方面,新大厅在原有咨询服务区、窗口服务区、政务公开区、审批服务区等功能区的基础之上,整合市场准入准营服务专区、“两区”建设服务专区、智慧网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社保和医保自助服务区。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新大厅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健全线上线下导办帮办代办体系,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涉外服务水平,力争为群众企业提供泛在可及、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
新大厅将突出党建引领,建设党建文化场景,展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斗一线、干事创业风采;突出区域文化,在装饰细节、微景观设计中增加中轴线、非遗等文化元素,展示东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绿色环保,实现屋顶光伏发电,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突出专业规范,提升工作人员整体形象,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规范培训,打造高品质“城市会客厅”……
新大厅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原则,实现整体形象提升。一些人性化、智能化设备的“加盟”,如将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远程辅导帮办等业务功能进行整合的“智税微厅”,可为群众办理驾驶证相关业务时提供体检报告的自助体检机、东城自主研发的融“秒批秒办”功能为一体的自助机等,进一步方便了办事群众企业,实现“一站式办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