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来袭~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日期:2023-11-16 21:28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今年4月公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提出,要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全市8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东城区在实践探索中突出价值导向、需求导向、系统导向,构建起区校联动、全面共享、协同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新生态,智慧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到了学生身边。

  “双师课堂”实现两地师生共上一节课、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科教学赋能、“艺术+XR”促进学科融合与创新、“黑科技”助力教师科学精准教学……近日,2023年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名单出炉,东城区共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四所中小学校入选。

  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双师课堂”实现两地师生同上一堂课

  “不在同一间教室,但在同一个课堂。”在今年9月的开学季,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刘伟男与雄安校区史家小学教师许锦帅云端相聚,带领两地学生“隔空连线”,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双师课堂”,共同开启开学第一课。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3).jpg

在史家胡同小学“双师课堂”上,北京、雄安两地师生共上一堂课。

  “以后你想从事什么职业?在这个领域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在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课堂上,刘伟男老师抛出一连串问题。屏幕内外的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我最崇拜的人是袁隆平!”“我最想当一名科学家,最崇拜的人是钱学森!”“我想当医生,像钟南山那样帮助病人!”……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史家孩子”们实现了同上一堂课,两地学生同频共振,深度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两校区教学资源的无缝衔接。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2).jpg

  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东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引领校”,学校积极探索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双师课堂”教学方式,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在线交流,进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景,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经过两年的实践,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线上共研、理念共识、成果共享线上教研体系,与多地完成“双师课堂”教学共计80余节。该负责人说:“学校还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雄安校区的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无缝衔接,促进雄安校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1).jpg

  近年来,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集备课、授课、学习、教研、培训、办公、管理、家校互动、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史家教育集团智慧校园,学校教学更具“科技范儿”。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0).jpg

  在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教室里,学生站在触屏黑板前,用手指轻轻滑动,一个约0.8吨重的“后母戊方鼎”轻松转身,360度无死角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这是史家教育集团设计开发的“博悟研学数字课程”,师生可以借助校园智能交互屏幕,实现“云游”博物馆,近距离欣赏数字文物,饱览上下五千年。学校还将这门课程纳入了课后服务中,实现各校区全覆盖,惠及近1500名学生。

  下一步,史家智慧校园建设将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结合校园安全管理、科研协同、教育教学空间拓展、家校社共育等丰富场景,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校园现代治理空间,从数字化转型进入到数智化改革的新阶段,逐步实现“一屏观校园、一网管全校、一键触服务”的新格局。

  北京市第二中学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教学

  在语文课上,学生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让机器生成不同风格的古诗文,进而与自己创作的诗文做比较;在数学课上,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衡量在多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绝对距离,更好地理解欧式距离的概念;在物理课上,学生利用智能互动屏幕,模拟没有任何阻力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这是北京市第二中学为学生构建的智慧教学环境。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9).jpg

  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北京市第二中学打通了技术学科教研组与各学科教研组,将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不同领域融入到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先后在物理、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中“试水”。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学科知识,也引领学生感受在智能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资源、解决问题。”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8).jpg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覆盖学校初高中全学段,通过AI赋能数字阅读、AI听说课堂、智慧作业系统,为学生们提供“可看、可听、可读、可写、可互动”的高品质学习体验。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5)(1).jpg

北京二中人工智能实验室。

  据介绍,北京市第二中学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数字校园的一期建设,初步形成网络化和数字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2014年,该校实现了数字校园的二期升级,以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管理三个维度构建了学校优质资源的信息生态空间。2019年,学校启动了以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学校建设。2019年9月,该校又成为首批“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4)(1).jpg

北京二中未来工程师实验室。

  不仅如此,北京市第二中学还在“全学科智慧引领”实践中,打造了“全场域学习无界”教学。学校拥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未来工程师”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等“智慧空间”,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7).jpg

北京二中动画创意工作室。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6).jpg

北京二中网络实验室。

  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智慧操场。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课。例如,通过人工智能运动分析技术,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分析学生的技术、体能和生理机能等数据,给出科学运动建议,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运动强度,指导学生科学训练。”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艺术+XR扩展现实”促进学科融合与创新

  美术教师轻点屏幕上的按钮,一幅名画上的特殊色彩很快出现在了电子调色盘上,这样的情景发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一堂课上。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5).jpg

  作为一所美术特色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积极探索艺术和扩展现实的学科融合。学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美术特色优势,探索艺术、虚拟现实、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通过艺术手段,创设地理、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虚拟情境,并在情境中学习。通过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创新,有效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智慧发展。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4).jpg

  当技术进入课堂,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走进学校专业教室,记者看到,学生正在使用艺用解剖系统在大屏上观察人体骨骼、肌肉的三维图像;使用VR技术,学生可以“置身”于虚拟美术馆,近距离研习画作;通过动作捕捉系统,学生可以赋予动漫模型连续动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传统教学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完成对造型、色彩等美术基本素养的认知、观察和能力的培养。现代扩展现实技术的介入,为美术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学习途径,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型变革。”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3).jpg

工美附中学生通过VR眼镜进行学科学习。

  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设各类人工智能校本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方法。同时,聘请了中科院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和教授走进课堂,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和指导,并带领学生走进中科院,参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为学生打开更多更专业的学习途径,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了人工智能与艺术选修课后,用人工智能绘画软件进行本地部署,利用插件让人工智能绘图中人物面部表现更加真实,创作出一幅幅具有个性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2).jpg

  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和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时代,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与推广,沉浸式教学将成为学校教学的主流。该负责人说:“沉浸式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而且学生还可以以其他角色的身份进入虚拟课堂,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随着扩展现实技术的发展,以问题驱动的项目式学习将改变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更多的学生会加入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从单一知识获取途径转变为多元知识的获取途径,学生的研究能力将大大提升。”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黑科技”助力教师科学精准教学

  近年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在探索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需求导向,应用至上”的智慧学校基本架构。学校以数据标准、安全保障、硬件支持三大基础为支撑,以“教学考评研管”六大智慧应用场景为实践探索方向,探索学校数字化转型之路。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3)(1).jpg

  以“智慧教与学”方向为例,学校遵循以学定教、以数为据的理念,以精准教学和个性学习为切入点,设计了资源和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全流程,涵盖备课、教学、评价、分析等各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学校首先以作业和考试数据为抓手,开展分析和实践,从而促进教学生态、教师发展模式和学生成长状态的转型,进而实现质量的提升。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jpg

  例如,通过技术支持下的便捷采集工具,在不改变学生作业书写习惯和教师查阅习惯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采集和自动统计分析。作业数据不再是谁对谁错,谁完成谁没完成,而是通过对标知识点,梳理学生薄弱知识点,教师可有针对性进行讲评。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可以轻松录制微课,供学生自学,也可针对共性问题,开设线上答疑。

  学校引入了课堂学习行为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室中的应用,记录学生课堂听讲、记笔记、讨论、发言等行为的数据和占比,借此了解师生课堂类型,从数据角度了解学生课堂参与度,能够为教师和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维度的分析和判断依据。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2)(1).jpg

  在体育课上,每名学生佩戴一个运动腕表,在运动过程中,他们的心率变化和运动负荷数据实时展示在体育教师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科学调整课堂活动。

“黑科技”来袭_东城校园都这么神奇了 (1)(1).jpg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学校可以实时分析学生运动数据,对学生运动表现给予精准点评和建议,这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新技术能够满足师生在日常教学、课后运动、体育测试、体质检测、家校共育、健康大数据等多元场景应用需求。”

  面对高中选科走班,学校通过数据测评,从学生优势学科、学习能力分析、学科兴趣与职业意向等多维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综合考量,减少盲目选科带来的损失。同时,学习能力的综合分析也为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让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与之匹配的课程,实现因材施教。

  技术之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理想中的‘智慧学习’,不仅仅是智慧课堂,而是智慧课程;不仅仅是智慧教学,而是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慧管理,而是智慧治理。学校将持续推进和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特色应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更加有效的多维度立体化智慧教学样本,为学生打造一所智慧好学校。”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