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好戏在东城,随着东城文化月活动画卷的徐徐展开,近日,伴着夏末秋初的惬意晚风,“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第二季)于王府中环西侧草堂正式启动。作为2023东城文化月“美美与共”版块的重要活动——户外沉浸式儿童剧《兔儿爷》也迎来首演。
草坪上、树荫旁,月光下,童真童趣的舞台,自由自在的“呼吸感”……一切是如此美好。
户外沉浸式儿童剧《兔儿爷》的“戏核”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北京地域文化特点的“兔儿爷”的形象。中秋将近,相信孩子们会在这样一个金秋的夜晚,跟着“兔儿爷”的故事,想象着月亮,想象着中秋,想象着团圆,想象着幸福,想象着未来。
作为东城文化月期间开启展演的精品剧目,《兔儿爷》也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出品首部沉浸式儿童剧的大胆尝试。作品以北京传统文化符号“兔儿爷”为核心创作元素,精心设计戏剧情节及互动场景,与月圆中秋的节日氛围相呼应,致力于通过晚间“沉浸式演出+文创市集”的方式,为大人和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留下难以忘怀的亲子记忆。
本剧以梦为船,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演员们带领观众们沉浸式观看戏剧并亲身参与演出,打破常规观演关系,孩子不仅可以是观众,更可以是戏剧的“主角”。在观剧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主动探索剧情,跟随演员行走,拿起道具翻看,甚至可以抛出自己的疑问,引领演员和其他观众发展出“盲盒”般的独特剧情。
“新人”多媒体设计的首次精彩发挥,绚丽多彩的灯光,活泼动感的音乐,充满想象力的互动游戏,天马行空的美梦……《兔儿爷》亮点频频,为孩子们和大人们创造出一个充满无限欢乐的世界。
《兔儿爷》“真沉浸”“真互动”的演出形式让现场观演的孩子们大呼过瘾,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跟随演员们的引领,乘坐梦想之船穿行于银河,寻找他们的好朋友——“兔儿爷”,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感受到戏剧艺术独有的魅力。
现场的小观众们纷纷为《兔儿爷》发来“好评”。有的小朋友说:“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跑着看戏,一起做游戏,一起寻找暗夜精灵,感觉很好玩。”还有的小朋友说:“很喜欢这个戏,不光能坐在台下看,还能参与在里面一起玩,感觉特别开心!”
不光是孩子们在场内尽情“撒欢儿”,大人们也沉浸于演出中,他们配合演员成为了孩子们的“造梦者”——时而在场边挥动“海浪”,时而与孩子们一同与帐篷内的演员们进行互动。
《兔儿爷》的魅力不仅吸引了低龄的孩子,更吸引了家长们、媒体们的热情参与,甚至在演出结束后,大家都久久不愿离开这个梦中幻境般的场地,不舍地继续着游戏和互动——这足以证明,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不仅能够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也能让全年龄段的人都寻找到遗失已久的童心和纯真。
随着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日益临近,为烘托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东城文化月期间,60场精品文艺演出陆续展演,以《兔儿爷》等为代表的精品剧目,将持续探索戏剧的更多可能性,持续发掘培育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为戏剧艺术家提供绽放才华的土壤,全力满足群众对于文化内容的新需求。
东城区近年来不断提升区域戏剧资源集聚效应,不论是打破传统观影模式的沉浸式剧场,融通戏剧+生活的演艺新空间的蓬勃发展,以及释放老城更新魅力的“会馆有戏”,不仅为城市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能量,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还促进了文化、商业和旅游的融合消费,积极为演艺行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使东城“戏剧之城”的建设焕发出年轻、时尚的魅力。文艺的繁荣塑造了东城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胡同里的幸福》
《我们的十年》
电视剧《胡同》
电视剧《情满九道弯》
话剧《钟鼓楼》
《老单走东城》
近年来,从“故宫以东 指尖阳光”36小时极限短视频创作大赛到大型人文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我们的十年》,从电视剧《胡同》到近期热播的《情满九道弯》,从原创话剧《钟鼓楼》到微综艺纪实片《老单走东城》,东城区以城市形象为创作背景、以东城文化内容作为创作元素,通过电影、电视剧、话剧、纪录片、综艺片、图书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东城故事、北京故事,形成文化汇聚的“流量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