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东城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日期:2023-05-18 11:17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 编者按 ·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东城区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也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近年来,东城区充分挖掘区域内博物馆资源,围绕北京历史文化内涵,将首都“四个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融入“博物馆之城”建设之中,不断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提升文旅融合能力,让各类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枢纽功能,在自身活力提升的同时与更多市民建立密切联系。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东城融媒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之“博物馆之城”建设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一期《游学东城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游学东城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14.jpg

  作为红色文化的集聚承载地,东城区的博物馆自然与城市的气质和特征相伴而生。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之地北大红楼,到曾经聚集一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的箭杆胡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在东城,各类博物馆逐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火热“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走进生活、融入日常。

  位于五四大街29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即北大红楼)落成于1918年,既是新文化运动的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红楼中门进入,“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的标题映入眼帘,这是纪念馆的常设展览。唤醒一代青年的《新青年》杂志、毛泽东与蔡和森关于建党的通信、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李大钊《狱中自述》……958张图片、1357件文物、40件艺术品分布在各个展室,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游学东城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8.jpg

  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红色底蕴深厚的地标还有很多,东城区“红色文化资源带”脉络清晰可见。在沙滩后街55号,东城区有效利用北京大学数学系楼资源,自2016年起策划推出了“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集中展示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发生在东城域内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复原再现了一大批北大红楼红色文化资源带内的著名遗存记忆和革命轶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绵延至今、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位于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突出“小而全”“专而精”,在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及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

  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令众多博物馆成为展示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既是党员、群众的重要教育基地,也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东城区内的“红色”博物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其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即北大红楼)累计参观近6000人次;北大二院旧址“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箭杆胡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共有5000余人次观展。

游学东城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6.jpg

东城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巡展首站走进北大

  博物馆是城市的“大学校”,通过与学校、图书馆、科技馆合作以及与社区和市民的联系,形成辐射性的教育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日前,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指导,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联合举办“流动的红色课堂”——红色展馆专题展览巡展活动,首站应邀走进北京大学。新时代的北大青年参观展览后也纷纷立下美好誓言,要弘扬光荣传统、坚守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东城区将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奋进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