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拎包入住,比想象的还要好!”4月17日,首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望坛棚改项目顺利完成竣工交付,首批2268户居民完成手续办理,将陆续入住崭新的望坛新苑小区。
回迁居民在小区内设置的“新苑照相馆”拍照留念
楼前玉兰、海棠姹紫嫣红,楼后香椿、枫树随风摇曳,穿过赤红色的“回迁门”,走进望坛新苑小区,宽敞平整的道路两旁彰显浓浓春意,砖红与灰白相间的简约式现代化住宅楼伫立左右,口袋公园的花草芬芳沁入鼻息。现场,永外街道工作人员的一声声“欢迎回家”,与居民拍摄全家福留念的阵阵欢呼交织传来,处处洋溢着热烈、祥和的幸福氛围。“原来我们一家5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最怕的就是下雨,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胡同里全是泥巴,想去公共卫生间根本走不出去。”居民窦淑敏向记者描述曾经的老房子,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三、二、一,请掀开红绸!”现场,区委书记孙新军与居民共同为“望坛新苑小区”揭幕,并将象征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交付到居民代表手中。
作为首都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2017年4月,望坛项目正式启动预签约。东城区委、区政府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将百姓安居作为头等大事,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终圆居民的安居梦。永外街道工委、办事处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的群众工作体系,顺利完成首批回迁入住。
“给您道喜啦!”居民们相互抱拳恭喜入住,迫不及待地打开新家大门开始验房。摸摸灶台、敲敲墙面、推开窗户,仔细查验回迁房屋质量、内部配套设施等。看着温馨的房间,居民们感叹道:“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基本可以拎包入住了。”
回迁居民展示象征着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北京农商银行、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龙顺成家具、中国联通、歌华有线、托育机构......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记者注意到,回迁现场划分等候、办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区,设置有供暖办理、公维核验、物业缴费等全流程服务环节,配备养老、就业等咨询服务台。“我还琢磨要去办理有线电视开通呢,没想到人家把服务都送到家门口了。”居民刘玉花双手一拍,“别提多省事儿了。”
除在硬件服务下足功夫外,街道充分发扬永外温度,留住望坛老街坊的“浓浓乡愁”,在小区内设置“新苑照相馆”“印象望坛”“同心筑梦”等一系列景观小品,吸引众多居民打卡留念。
回迁居民“拎包入住”
“这个月我们家有两件喜事,我们老两口在结婚四十周年‘红宝石婚’的时候接到了收房通知!”
足有半人高的芦荟、枝肥叶壮的兰花......搬家的头一天,望坛居民刘振玺一边擦拭着跟随了自己十多年的宝贝绿植,一边眺望着600多米外的望坛新苑,“家具都订好了,我们把衣服打包拎过去就行了,这些花就算是搬家里的大件了。”
“小孙子上学方便啊,我们搬到新家后,孩子都不用过马路,自己溜达着就能到学校。”谈起过往的生活,刘振玺的爱人高雪荣眼眶微红,“这些日子激动得真睡不着觉。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新房子比我们想象的建得还要讲究多了。”
从望坛棚改拆迁开始,刘振玺和一群老街坊就每天去现场看一趟。“每天晚上我都到工地围栏那儿去,我们有十几个老哥们都聚在那儿聊。眼看着这楼一层一层地起来了,哎呀,真是一天一个样。”
生在永外长在永外的刘振玺,66年从没离开过这片土地。“我可以说见证了永外的历史,变化非常大。”原来住在民主北街的刘振玺家是一座简易楼,“冬天别提多冷了”。“16平方米的房子里,我们结婚、儿子结婚都在里边,后来小孙子出生实在住不下了,儿子就在外边自己租房住。”刘振玺感慨地说,“感谢政府帮咱们改善住房条件,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
“首批居民安置房共有10栋楼,户型面积为54至108平方米,房间内地板、洁具、卫浴、炉灶、厨柜等一应俱全,还配备有地下车库、口袋公园、儿童活动空间等,可以实现拎包入住。”永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11日至17日为首批回迁居民办理入住手续阶段,18日开始将陆续入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回迁小区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协调、物业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样板,让居民不仅身有所居,而且更心有所属。”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