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

日期:2023-01-16 16:49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编者按


日前,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胜利召开,为在新一年里东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不断推动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提振全区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信心决心,东城融媒策划推出“全面落实‘崇文争先’,做实出彩‘六字文章’”系列报道。今日聚焦做好“净”字文章,推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报道,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

东城区将立足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深入落实核心区控规,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加快实施街区更新项目,有序推进申请式退租项目,打造高质量街区更新典范。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落实核心区控规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永外街道地处东城区南端,是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承载着延续历史脉络、连接现代生活、助推南北均衡发展的时代重任。作为核心区控规及三年行动计划列出的重点建设地区,望坛、宝华里两个重大民生项目牵动着地区百姓及各级政府的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东城区将从空间、环境、机制、服务等多方面同向发力,聚焦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以控规任务的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望坛棚改项目10栋回迁楼进入收尾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东城区将完成望坛、宝华里等遗留项目建设。”永定门外街道工委书记、人大街工委主任张黎既为自己是核心区控规运转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倍感骄傲,又为接过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接力棒而深感重任在肩。“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永外街道将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多支撑’发展模式,积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士气、‘爬坡过坎接续辉煌’的志气、‘放手一搏敢打硬仗’的勇气以及‘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韧劲儿与决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精细化治理。”

三年来,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把“城”的发展寓于“都”的功能之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忠实履行核心区职责,高效有序推进《东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各项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东城区牢牢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心区控规的批复精神,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围绕“六个注重”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坚定有序推动核心区控规在东城落地实施,形成生动实践。截至2022年底,73个市级项目、365个区级项目已全部完成。

据了解,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东城区将持续推进减量提质增效,加强老城区历史文化挖掘及保护,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核心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实际行动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精细化开展街巷治理

持续推进街区更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在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基础上,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注重高标准、精细化,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等作为街区更新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全面实施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发展,从面到里由街巷向院落拓展延伸。

韶九胡同入选2022年度全市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去年年底,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名单正式出炉,韶九胡同成功入选。至此,东城区已有10条胡同入选“北京最美街巷”,数量位于全市之首。

韶九胡同东起王府井大街,西止东黄城根南街,南有支巷通锡拉胡同,北与北官场胡同相通,全长约320米。“以前,见到路边停车得让,遇上通行车辆得躲,地面上不时还有些坑坑洼洼,稍不留神就容易崴了脚。”胡同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

为了“治愈顽疾”,东华门街道频出“良方”——2017年起,通过拆除违法建设、封堵违规开墙打洞等一系列举措,对韶九胡同进行环境整治提升;2018年,在王府井地区开展“不停车街区”整治工作,将韶九胡同纳入整治范围。经过协商,居民停在胡同里的车都通过共享停车的方式转移到了附近的商用停车位,胡同此后便一直实施禁停管理。

胡同环境得到改善,东城区持续将提升由“面子”向“里子”延伸。一处处提升完成的“美丽院落”,为老胡同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活期待。同时,东城区充分激发街区活力,探索出一条统筹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的新路,以恢复性修建为目的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是老城整体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东城区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实施了一系列街区保护更新、文物腾退、展示利用和整治提升重点工程。

去年,东城区对钟鼓楼紧邻地区、万宁桥周边、鼓楼东大街、西草市街和天桥百货商场外立面等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西草市街电力架空线入地,整治正阳门箭楼南望永定门的景观视廊,加快推进“点亮中轴线”夜景照明项目,实现中轴线上鼓楼外大街、永定门外大街、平安大街等路段、节点的夜景照明效果提升;提升前门大街夜景照明品质,凸显中轴线整体格局和文化气质;实施万宁桥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步行、绿化和设施环境,围绕万宁桥形成“东西呼应”、连续完整、便捷可达的文化展示空间。

“未来,东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在环境提升、绿色宜居、交通治理等方面,围绕‘净’字做足文章,全面增强城市环境的亲和力,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区城管委主任王品军表示。

环境提升方面,东城区深入推进疏解政治促提升,推动钟鼓楼紧邻地区综合整治,压茬推进鼓楼东大街、东华门大街、五道营胡同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推动架空线入地,并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拆除违建5万平方米,完成“基本无违建区”创建,背街小巷实现达标率和精细化长效管理率达100%,持续深化“美丽院落”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东城环境天朗气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东城区将在年度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继续促进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董险峰说。

油烟机烟道是否破损、油烟机净化器是否损坏、清洗状态如何……在近日正式上线试运行的东城区餐饮企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中,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状态,当系统监测到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备发生故障后,会发送提示信息至商户负责人,提醒商户自查整改。同时,监管部门也可通过该系统,24小时关注企业状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餐饮油烟是东城区PM2.5的主要“元凶”之一,影响着辖区空气质量。近年来,东城区为加强餐饮油烟排放源头治理,持续推进餐饮企业油烟精细化管控,逐步完成2400余家餐饮商户4000台左右油烟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和升级改造,基本实现辖区全覆盖。通过对辖区餐饮企业有效监管,提升餐饮行业环境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促进东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探索平房居民油烟改造试点,为市级部门提高民用抽油烟机排放标准、研究制定居民家庭油烟减排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贡献油烟减排“东城方案”。
  去年,东城区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腾退还绿、疏解建绿等13万平方米。东城环境天朗气清地绿,更多的市民也愿意走出家门,感受身边的自然生活。
  2022年,位于东二环的香河园大绿地改造完成,正式面向社会开放。这处位于东二环外与朝阳区交界的亮马河沿岸绿地,共占地面积3.8公顷,是连通东城、朝阳两区的水岸城市空间。与此同时,与香河园大绿地相连的东城区亮马河公园也已开园,与香河园大绿地相通共融,展现东城绿色新貌。如今,这两处集生态和谐、功能复合为一身的全龄友好绿地已然成为附近市民享受绿色的首选之地。

新建改造绿地、建设屋顶绿化、创建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单位)等工作有序推进,东城区以中轴沿线、环二环等区域为重点,致力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推动绿化美化工作向更细、更强、更准、更精发展。未来,东城区还将完善二环“凸字形”绿色轮廓,完成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打造柳荫公园等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改扩建绿地8万平米,不断营造老城绿意韵味,努力建设绿地、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干净、舒朗、大气、宜居宜游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