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动车禁停、增设绿化景观、打造休憩空间等一系列整治,进一步精细化提升胡同品质,韶九胡同成为了一条邻里休闲生活小径。日前,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名单正式出炉,东城区韶九胡同成功入选。至此,东城区已有10条街巷入选“北京最美街巷”,数量位于全市之首。同时,香饵胡同等38条胡同也通过了2022年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市级验收。
今年是北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三年来,东城区紧密结合重大活动保障,聚焦群众诉求集中的高频和共性问题,全面践行“崇文争先”理念,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出门即景 古巷焕新
“日光星点叶隙间”,初冬时节的韶九胡同里,老北京的生活自有一番情趣。午后,70岁的夏大爷缓缓踱步来到韶九胡同内的小微花园,不时与同样在胡同里遛弯的老街坊唠上几句家常。
虽比邻王府井大街,幽静的韶九胡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放慢脚步:胡同口竖立了机动车限速标志,地上施划着“单向行驶 行人优先”的醒目标识,偶有几辆小轿车穿行,在标识提醒下小心翼翼地降速通过。
“这儿之前是停车场,后来改建成了花园,机动车也不再停在胡同里面,感觉一下子就清静多了!”夏大爷指着身旁景致介绍。“还有地面,原来都是坑洼不平的,一刮风灰土很大,下雨容易积水,现在全都翻修了。这出来进去的,道路通畅又宽敞,心情特别好。”
韶九胡同所在地属于老城区,设施陈旧、路面不平等沉疴痼疾由来已久。为了改善环境,2017年起,东华门街道通过拆除违法建设、建筑立面整饬等一系列举措对韶九胡同开展环境整治提升。
改造前后对比
2018年,东城区在王府井地区开展“不停车街区”整治工作,将韶九胡同纳入整治范围。经过协商,居民停在胡同里的车都通过共享停车的方式转移到了附近的商用停车位,胡同此后便一直实施禁停管理。
2019年,为最大限度降低小汽车对居住区等区域的影响,东城区率先提出打造“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韶九胡同作为7条胡同试点之一,推行机动车禁停、机动车道缩减、人行道拓宽等多项举措,打通王府井商圈周边的“毛细血管”。
改造前后对比
为了还路于民,突出安全性与便利性,实现整体街区交通稳静化,区城管委等相关部门会同东华门街道采取多种措施,适当拓宽和抬高胡同两侧人行步道,保障行人通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并适当种植了树木花卉,提升了胡同环境品质。东华门街道还邀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师,对胡同开展景观环境整治。在胡同中段,设计团队以“花间巷道”为理念安置了一个木藤架,增添了美观程度,让胡同成为了恬静、舒适的邻里休闲小径。
除了分离路权,分布胡同内的小微花园“见缝插绿”,代替了胡同内原有的硬质隔离护栏和阻车桩,也让胡同“颜值”得以提升。胡同出入口的灰色砖墙上还镶嵌着雕花标识牌,展示胡同历史渊源,为行路平添几分文化气息。
胡同内安装了非现场执法探头,全天候抓拍违停车辆,既美化了胡同环境,又保障了交通治理效果。整治提升后的胡同更宽敞、出行更安全、环境更整洁。为做好街巷环境的持续维护工作,韶九社区在原停车自管会基础上,改组成立了韶九社区美丽胡同自管会,成员由街巷长、小巷管家、各楼门院长、社工、党员志愿者等组成。除了巡查胡同违停现象外,自管会成员还会对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进行检查并及时劝阻。
当年9月,韶九胡同等7条胡同在国庆前夕以全新风貌亮相,成为全市首个“交通安宁步行友好示范街区”。如今,全面完成改造的韶九胡同已亮相三年,多方共治机制不断完善,改造提升成果得到了长效维护。穿行其间,因为没有了机动车乱停乱放,也没有断点,行走起来不必左躲右绕,闲庭信步间令人从容舒展。四通八达的老胡同告别脏乱,恢复了“步行友好”的秩序,重拾往日安宁。
环境净美 百姓宜居
今年是北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为保障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成效,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近日,市级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检查验收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对2020年至2021年已完成验收的背街小巷开展市级验收“回头看”复查,同时对2022年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逐条开展现场核验,东城区共有香饵胡同等38条胡同通过验收。
今年又一处在胡同居民家门口的高品质口袋公园“交香园”正式亮相
香饵胡同在明朝属教忠坊,被称作“香胡同”。清朝之后,改称“香儿胡同”,后称作“香饵胡同”。因为使用“香”字命名的历史久远,香饵胡同被市民称作老北京最“香”的胡同。胡同两端连着交道口南大街和东四北大街两条要道,整体呈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夹杂交融的状态。今年10月,位于胡同西口的口袋公园“交香园”建成开放,集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为胡同居民营造了历史、自然、人文的宜居环境。
由于香饵胡同现属张自忠路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北端,因此,施工过程延续了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点,保留了许多老北京元素和符号,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的14棵胸径超过40厘米的大法桐树完整保留下来。公园休闲座椅大多设计为带靠背的矮墙坐凳,方便老年人休息,宽阔的主广场为儿童提供了充足的嬉戏空间。
背街小巷环境建设事关百姓生活和首都形象,既是“里子”也是“面子”,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三年来,按照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东城区全面践行“崇文争先”理念,立足核心区功能定位与背街小巷现状问题,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创新示范,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同时与“街区更新”对标对表,试点推进院落“微整治”,着力打造“美丽院落”,推动街巷整治从“线性治理”向“区域治理”拓展、从“面子”向“里子”延伸,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努力把背街小巷打造为城市治理的亮点、文脉传承的载体、和谐宜居的家园,改善百姓生活、守护古都文化,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为巩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后成效,进一步治理街巷秩序、环境卫生等易反弹的痼疾顽症,聚焦环境建设管理薄弱环节,补齐日常管理模式短板,东城区不断创新街巷管理机制,区街联动推进环境提升,创新“一把手走背街小巷”活动、“一对一”座谈交流活动,建立完善“日查、周报、月排名、季通报”工作机制,整合城市管理力量,形成精治共治工作合力,巩固维护整治提升工作成果,进一步形成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据统计,东城区共有背街小巷982条,截至目前,除218条维护类背街小巷外,共有精治类、达标类背街小巷764条。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中轴线保护,加强钟鼓楼紧邻地区的9条胡同改造提升,优化公共设施、市政交通和绿化景观。此外,还将对天坛西草市街等街巷实施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并启动五道营胡同整治提升,提高胡同公共空间的实用性、美观性,彰显区域文化特征,使周边居民生活体验感更加舒适。
“北京最美街巷”东城再添“新成员”啦~
加上新入选的韶九胡同
截至目前
东城区共有10条胡同入选
“北京最美街巷”
数量居全市之首
当美好的生活愿景
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颜值”与宜居并重的美丽街巷
能有多惊艳
快来一睹它们的风采吧!
东四四条
北二环以南、两广路以北,留存着上千条老北京胡同,其中,东四片区的老北京四合院建筑是全市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修旧如初恢复历史建筑、周末卫生大扫除、胡同“花友汇”建微花园……经过持续的“卸妆洗脸”,东四片区的老北京风貌渐渐回来了。漫步在胡同中,一个接一个的门楼上能看到精美的砖雕,还有屋脊上标志性的蝎子尾。从开着的大门往里瞧,还能看到影壁。2018年,东四四条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史家胡同
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里,最出名的,当属史家胡同。走进胡同,各种传统门楼跃入眼帘,精美的砖雕、探出院墙的柿子树和爬满屋顶的藤蔓……胡同韵味渐浓。灰色的砖墙上、车库门上,隔三岔五冒出一幅幅彩色手绘画。
建设史家胡同博物馆、设计胡同微花园、创办胡同文创社……通过挖掘传承文化资源,胡同环境更好了,居民邻里间走动更多了,胡同人气更旺了。2017年,朝阳门街道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荣获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史家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西总布胡同
新铺的马路平坦宽阔,房屋也格外整齐,灰墙青瓦的胡同街巷古老而安静。路边空地上见缝插针建起口袋花园,生机盎然。著名的铛铛车诞生于此,胡同27号原为李鸿章祠堂……西总布胡同,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
经过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西总布胡同不但成为不停车胡同,而且环境焕然一新。天净、地净、胡同净,传统和现代交织,别有一番韵味。2018年,西总布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呈东西走向,共有院落38个。
经过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不仅恢复了胡同肌理和历史风貌,更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2019年,雨儿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草厂四条
草厂四条位于前门街道中部,毗邻前门三里河。明朝时,这片区域曾是一片芦苇园,聚集了很多以织席为业的作坊和业主,因此得名“草厂”。
经过整治提升,草厂四条找回了老北京胡同的亲切感。以前地面坑洼不平,两边乱堆乱放,现在绿植遍地,架空线入地了,春夏秋三季可以说是鸟语花香。2019年,草厂四条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长巷头条
长巷头条西起前门鲜鱼口街,在历史上与前门外三里河相依并行。2016年8月,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启动,东城区依据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充分展现胡同、院落“水声潺潺”“芳草如茵”“古朴雅致”的美好景色。
长巷头条的精细化改造一方面重视老城风貌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对公共空间环境进行提升,主要包括破损路面的铺装、公共设施的维修、对胡同绿化进行补植等。2020年,长巷头条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苏州胡同
苏州胡同西起崇内大街,东至邮通街,北临长安街,南临北京站。建国门街道在苏州胡同试点推行胡同管理“街居主导、商户自律、物业管理、执法保障、居民监督”的新模式,在胡同整治的过程中,各方力量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漫步在生机盎然的苏州胡同里,透过一草一木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乐融融的胡同生活中传递出居民间最温暖的真情。2020年,苏州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府学胡同
府学胡同两侧分布有顺天府学、文丞相祠等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众多挂牌保护院落,还有不同形制的传统门楼坐落,使得这条胡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8年,交道口街道针对府学胡同开展了大规模整治提升。2021年,府学胡同作为精治类胡同再次成为精细化改造的重点项目,对外立面破损、路面或路缘石不平、空调罩破损、绿化缺失等小微问题开展“点对点”修复,环境治理再次进行了提升。
如今,漫步在府学胡同中,书香文化气息浓厚,绿色掩映环境宜人,感受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品质。2021年,府学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新鲜胡同
位于朝阳门街道的新鲜胡同,见证了近八百年的历史沧桑,众多名人故居坐落于此,处处彰显老北京的古朴韵味。
从2018年启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黛瓦灰墙的四合院回来了,胡同里铜雕版画描绘出历史人文景观……每一年,这里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今,新鲜胡同样貌焕然一新,架空线路已整体入地,红色外框宣传栏和铜雕版画的历史文化墙在胡同清晰可见。2021年,新鲜胡同荣获“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称号。
-新鲜胡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