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当天下午,在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国个体第一家”——悦宾饭馆第三代经营者郭华,领取了条例实施后全国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郭华展示刚刚获颁的《营业执照》正本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越来越多扶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东城实施落地,为东城区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悦宾饭馆位于翠花胡同43号,是由郭培基、刘桂仙夫妇于1980年开办。悦宾饭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由第三代经营者、郭培基的孙女郭华接手。
“将饭馆的经营者变更为自己,是我们父女俩多年的愿望。但之前要变更经营者的话,需要先注销使用了几十年的营业执照,悦宾饭馆的历史就要‘清零’,心里实在是舍不得。”郭华告诉记者。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向悦宾饭馆经营者郭华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这项措施大大便利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权的转让,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在成立时间、字号、档案和相关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延续,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持续经营、更好发展。”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向郭华颁发同步变更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接过新核发的营业执照正本与食品经营许可证,郭华表示,一定会不负长辈重托、守法诚信经营,服务好周边居民和各方来宾,打造胡同里的“百年老店”。
郭华获颁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相关材料。
记者了解到,《条例》还分别从登记注册、精准帮扶、经营场所、财税金融等多方面,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了逐项规定。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将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在经营场所、用工、融资、社保等方面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稳定个体工商户发展预期,让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更有底气。
从中国美术馆斜对面的胡同口进去,走不多远,就看到一块醒目的红色招牌——“悦宾饭馆”。门面虽然不大,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个体饭店,它已在原址经营了40余年。如今,第三代传承人郭华从父辈手中正式接手店铺生意,从小在店铺里长大的她希望将这家胡同里的小饭馆发展成留住老北京味道的百年老店。
位于翠花胡同的悦宾饭馆
悦宾饭馆是郭华的爷爷和奶奶开办的。20世纪70年代末,他们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就业温饱成了问题。夫妻俩很发愁,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吃饱饭,最好也让他们有份事做。那时,郭华的爷爷在北京内燃机厂当厨师,奶奶在别人家做饭,贴补家用。对方知道她家的难处后,关心地说了一句:你做饭手艺这么好,怎么不开个饭馆呢?
“那个年代没有个体私营饭馆,只有国营和集体的,而且当时的粮油肉蛋副食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国营集体饭店有指标,谁给私营饭馆粮油指标呢?但我奶奶没有放弃,她每天去工商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的想法,终于获得了许可。”郭华说,1980年10月1日试营业当天,奶奶腾出自家的一间房子当店堂,可以摆下4张桌子,一家七口挤在剩下的一间屋子里。
悦宾饭馆的内景
郭华从小在店铺里长大,客人都知道她是店主的孙女,经常把她抱到腿上,再喂上几口好吃的。上学后,郭华每天趴在收款台旁的桌子上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到后厨帮忙。小小的饭馆承载了她美好的童年回忆。
在悦宾饭馆,墙上挂着20世纪80年代的报纸、老辈人的照片。
1980年颁发给悦宾饭馆的个体工商户临时营业执照
1980年,顾客在悦宾饭馆就餐(资料照片)
随着父亲年纪逐渐增大,郭华接手了饭馆的经营。这几年,悦宾饭馆发生了很多变化:菜单从最初的7道菜变为六七十道菜,光白菜就有好几种炒法;支付方式从现金支付发展为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平台慕名而来,还有网络大V现场直播。
抖音APP的探店视频
同时,这家老店又有着自己的坚持。“我们的定位一直是胡同里的传统小馆子,主打老北京私家菜,每一种食材都自己加工,不用外面的半成品。另外,我们会根据顾客的口味现场炒菜单上没有的菜,只要顾客吃得满意就好。”
在东城区经营了这么多年,郭华切身感受到东城区的营商环境逐年变好。“以前去监管部门,我就像学生见老师似的有点紧张。现在我去办事,工作人员特别热情,真心实意地给我提各种建议,帮我解决困难。疫情严重的时候,东城区拿出了纾困方案,能减就减、能免就免,还积极帮我们联系贷款业务,想办法解决经营困难,温暖了个体工商户的心。”郭华说,她以后要认真经营从父辈手中传承下来的饭店,在留住老北京味道的同时,争取将其发展为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企业登记网上办、电子照章一同办理、特殊情况灵活办……今年,东城区推出企业登记“全程网办”,灵活运用电话指导、双向邮寄、远程视频验证等多种方式,在减少疫情聚集风险的同时,尽力满足企业和市民办事需求。同时,也在线下开设个体工商户开办专区,同步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涉税事项,实现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一站式服务、一天全办齐。
北京市企业登记e窗通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
在高效助力个体工商户“准入准营准退”的同时,东城区全力保障个体工商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12345市民热线、政务服务窗口热线等现有诉求反馈渠道的基础上,东城区自主研发推出“消费维权保”小程序,设立北京市首家“诉调对接工作站”,第一时间受理涉及个体工商户的消费投诉及政策咨询等诉求。同时,深入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行为以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个体工商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疫情防控期间,面对经营困难的企业,东城区送去“及时雨”助力企业纾困。
东城区推出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
受疫情影响,一家网球训练馆场租费收入和培训费收入直线下降,而房租、人员工资、水电能源等开销已使经营受困。就在经营者一筹莫展之时,东城区的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及时送来了帮助,出租方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为企业减免了三个月的房租。今年以来,东城区共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2.4亿元。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依法开办的个体工商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采取财政贴息政策,加强信贷支持,帮助个体工商户更好地进行融资,今年以来已帮助几十户个体工商户获得银行贷款120万元。未来,东城区将继续通过减免社保费用、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率、减免房屋租金、停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等措施,切实减轻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的影响。
据了解,东城区目前共有个体工商户9810户,占全区市场主体存量的14.46%。个体工商户的健康良好发展,不仅关系到东城区的市场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更关系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安全稳定。未来,东城区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逐个破解企业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同时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为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提供坚实助力。
迈上新时代新征程,东城区将继续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工作,结合东城区情实情,持续在个体工商户的准入准营、服务监管、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让个体工商户活起来、活得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