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京腔京韵、赏名家相声、看歌舞表演……10月31日,30余位网络达人走进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和颜料会馆,在会馆特色演出中品读东城传统与现代交织、古朴与时尚互融的会馆文化魅力。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东城区辖区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56处,包括37处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集中坐落于前门东区。南北交汇、规模各异的会馆建筑,商贾文化、饮食文化、梨园文化等多元交织的地域文化,为古老的会馆建筑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去年,东城区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等联动式演出正式亮相,“会馆有戏”序幕全面开启,一批批“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走进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扮亮了会馆文化底色、重现了百年会馆的时代芳华、彰显了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丰富多姿。
“会馆有戏”走出了东城区会馆活化利用的第一步,今年2月,东城区编制出台《东城区推进“会馆有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会馆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引导优质演艺资源注入,让“会馆”更“有戏”。
在前期“会馆有戏”的探索基础上,今年7月,东城区《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作为全市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若干措施》进一步突破会馆活化的边界,寻求会馆作为文物实现创新利用的新路径,通过深入挖掘与展示会馆文化内涵,实现会馆建筑与文化内涵主体的时空对接,将会馆打造为更具时代化气息的地域文化交流展示平台,通过不断丰富会馆文化业态,使会馆既保持“萃集蕴蓄”的美好画卷,又体现“润物无声”的海纳百川,彰显会馆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打造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时代样板。
聚焦系统设计与整体利用、社会参与与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与文化传播,《若干措施》提出了18项工作举措,具体包括统筹推进东城区会馆内涵挖掘与利用,指导会馆旧址、腾退文物空间等产权单位强化资源开放、信息共享,丰富会馆旧址文化业态,引入地域文旅、商业、科技等前沿展示项目,提供多元化供给服务,促进资源对接、催化融合创新等。
《若干措施》以推动历史文化街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会馆旧址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为主线、以加强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展示为方向,集中连片建设特色文化片区,进一步焕发了老城会馆文化活力。今年9月,东城区发布首批焕发会馆活力合作项目征集,全面落地焕发会馆文化活力政策的18条举措,体现系统保护与集中利用相结合、内涵挖掘与创新展示相结合、特色呈现与兼容并蓄相结合、文化引领与价值转化相结合四个原则,通过深挖会馆旧址地域特色,加强区域文化共融共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将会馆群落打造成为彰显首都文化形象的新地标。首批10个会馆空间将深度链接各省市优质文化资源,探索会馆更富创意的利用方式,汇聚创新文化合作“项目库”,建设新型文化业态集聚的“文巷”。
会馆是展示地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如今,东城区以颜料会馆为试点,通过市区多方联合推动,在打通市场化售票的关键关节上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东城区将继续坚持文化与城市融荣共生,全域全景布局文化空间和内容,推动会馆社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以更具“颜值”、更富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符号赋能会馆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典范,成为中华文化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
寻“梦”曹雪芹
“会馆有戏”探寻红楼情缘
一首古琴韵律悠长,一段越剧《红楼梦·葬花》经典重现,在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网络达人们在音韵交织中品读红学文化。毗邻崇外商圈,周边大型商场、楼宇林立,探访这样一处隐藏于闹市中的文化宝地,网络达人李佳烨(抖音号“我是李佳烨”)感到既新奇又兴奋。身为一名京剧演员,李佳烨也对现场精彩的沉浸式演出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样活灵活现的展现形式很有代入感,可以让参观者快速融入场景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
青砖、灰瓦、窗棂、砖雕……三进院落古色古香、海棠绿意盎然,处处透着古韵。在二进院,网络达人团参观了“曹雪芹与北京”主题展,了解建筑历史、曹雪芹生平、崇文门地区文化、清代北京历史民俗、《红楼梦》文学、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内容。从故居到红学,再到中式生活美学,他们用镜头记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三进院,大家欣赏了国潮工坊带来的非遗掐丝、琉璃绘画、非遗螺钿,精致的工艺用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原址为原广内大街207号院,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被专家认可、有史料可查的曹雪芹在北京有确切记录的居住地,即“蒜市口十七间半”。今年7月,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东城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标杆,也为东城区拓展“会馆有戏”演艺空间再添新活力。
在馆内二进院常设的“曹雪芹故居陈列”基本展,突出“曹雪芹与北京”主题,以曹雪芹在十七间半、在东城区的生活经历为主,展示“归籍京师”“寻梦蒜市口”“红楼一梦”三个篇章。一进院作为临展特展区,策划了故居知识、红楼梦文化、传统工艺与文化等主题特展。三进院作为互动体验区,将策划举办讲座、表演,开展公共阅读与社区互动等。
逐梦京华
颜料会馆风华依旧
风吹芦苇摇,锦鲤闲适游,前门三里河公园是市民赏秋的好去处。在“会馆有戏”第二站中,网络达人团首先来到游人如织的前门三里河公园,江南水乡的韵致引得大家纷纷用镜头记录下“水穿街巷”的美景。从长巷头条西侧走入,一进来便能感受到三里河公园的浓浓秋意。碧水悠悠映衬着老北京特有的红门灰瓦、青砖石桥,这里透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古都意蕴。拱桥、木栈道、青石板路点缀其中,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次第展开。
距离三里河仅几步之遥便是坐落在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里面好不热闹。鼓乐《中国龙》、琵琶独奏《十面埋伏》节奏紧凑,引人入胜;北方昆曲剧院朱冰贞、翁佳慧带来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北京京剧院马博通、白金带来的《四郎探母——坐宫》将经典名段进行重新演绎,让人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相声《杂谈北京话》、女子独舞《鱼》,欢快与柔美接续演绎;杨菲新京韵《大前门》将演出推向高潮,令现场观众们大呼过瘾。
在颜料会馆后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戏剧剧装制作技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京剧脸谱绘制、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北京皮影传承人的现场讲解,使网络达人们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一场会馆文化盛宴让400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古朴国风与创意潮流的涌动中绽放光华。
“东城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说不完的故事。这里的文化遗迹需要我们去不断挖掘和展示,让后来人知道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从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之中,阔步前行。”@明德先生博主王昭说:“通过亲身走访将沉浸式的感受以互动体验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让更多无法实地参观的人通过互联网感受东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希望‘会馆有戏’和网络达人探访活动多多举办,让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方式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