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刊发《东直门街道:党建引领建设平安幸福“东直门家园”》。
近年来,东直门街道在区域化党建、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工作中,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不断盘活辖区各类优势资源,充分激发单位和居民的内生力量,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把准一条条脉搏,做实一件件实事,努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辖区居民建设平安幸福“东直门家园”。
近年来,东直门街道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构建“街道统、社区联、网格兜”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化,从而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发展推动力、管理创新力、服务承载力,为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家园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辖区内集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侨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中央单位10余家,市、区级单位40余家,非公企业3000余家,社会单位资源丰厚。目前,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有成员单位42个、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131个,通过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整合扩大“朋友圈”,引导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融入街道发展大局,实现强大合力。 所有成员单位每年会从学习教育、社区治理、共建活动、志愿服务等六大类71个小项党建工作项目库中认领2至3项任务,作为参与“东直门家园”建设的必备课目,截至目前,各成员单位已认领项目百余个。通过“小切口”推动“大作为”,不断增强对辖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融创商务楼宇站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
东直门街道共有71个住宅小区,其中老旧小区有56个。如何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推进城市更新,成为东直门街道民生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东直门街道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在哪里,始终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党建引航行动、机制护航行动、静心助航行动”工作模式。
在胡家园西区的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居民切实需求,东直门街道成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项目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组织开展小区内的综合整治工作。在改造前期,小组成员便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征求居民意见,并将居民建议融入改造工作中。
目前,东直门街道共完成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5个、正在实施改造3个、预计启动改造7个,逐批逐个实现综合整治全覆盖,真正把一个个老旧小区打造成宜居舒适的“新家园”。
东直门街道一直在党的建设上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东直门街道在党的建设上将从哪些领域强化引领工作?
王玉琳答街道工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推进街道基层治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坚持“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重点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等五个方面。
在强化政治引领方面,制定蜂巢计划,在71个小区增设党建元素,成立党支部,开展“筑巢行动”,将3685名离退休党员和1836名“双报到”党员纳入到每个楼门“蜂巢”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关注安全、关注环境、关注和谐。同时,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我和我的祖国”等百姓宣讲活动,坚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基层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强化组织引领,建立“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门长”五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将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建立完善“6631”工作机制,将多元治理力量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中。
记者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东直门街道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王玉琳答
街道将结合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内在要求,积极推进“东直门家园”建设,打造“家”文化理念。
街道将严格落实核心控规要求,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加快推进街区更新,改造公共设施、增加公共绿地,让环境更加优美、宜居、舒适。在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同时,充分发动小巷管家、志愿者以及热心群众积极参与街巷治理,爱护环境、管好街巷、共创和谐,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做好特殊群体民生保障,落实民政救助政策,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市、区试点工作,实现149项业务“一窗通办”,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在经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楼宇党群服务站作用,以“五融”“五人家”为抓手,多维服务地区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紫金服务品牌,落实4家重点企业服务包和紫金驻企专员制度,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
这座2020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的东直门城市生态岛,位于工人体育馆西门南侧,占地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6.81平方米。由大萌产业生态岛、小萌经济生态岛、爱萌教育生态岛三大区域组成,属于中小型垃圾中转站,集区域化大件废弃物处理、厨余垃圾转化、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于一体。
城市生态岛的建成使用,破解了现代城市生活中大件废弃家具回收价值低微、运输成本高、现场拆解不便的城市管理难题,打造了从源头收集、中端运输转运到末端综合处理的垃圾分类一体化运营模式。同时,东直门城市生态岛也成为了一处受众较广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在这座城市生态岛,不仅可以处理以东直门为中心,辐射周边4至5个街道所产生的大件废弃物,解决核心城区大件废弃物“处置难”“运输难”“回收难”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方式将厨余垃圾变成厨余有机物。广受欢迎的科普微展厅,经常组织开展“百科大讲堂”活动,通过文字宣传、动手参与、创意空间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一位小朋友在东直门城市生态岛学习体验废旧物品创意制作
在城市生态岛的助力下,东直门街道垃圾分类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以线串点、循环收运”等新模式,街道被评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新中西里等11个小区被评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这个检测点中午人少,离得不远,前面一拐弯就看到了。”顺丰快递员小陆向路过询问的居民介绍。记者看到,一份张贴在快递车上的“东直门地区核酸检测点位图”十分醒目,不时有路过的居民向快递小哥打听核酸检测点的位置。
快递车上张贴核酸检测点位图
据了解,这是“东蜂”志愿服务队为助力地区疫情防控,主动设计制作,并张贴在每一辆快递车显著位置的核酸检测点位图。快递小哥在配送货品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积极宣传动员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同时,小哥们还化身地区“流动网格员”“平安巡查员”“文明宣传员”,用实际行动积极贡献行业力量。
“东蜂”志愿服务队服务核酸检测现场
去年10月,东直门地区首个新业态流动党员党支部在顺丰速运十字坡营业点党建活动室揭牌成立。党支部吸纳了辖区三家快递公司网点快递小哥中的党员,并发动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让流动党员在异地“安家”,更有归属感。一年来,党员们积极落实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所工作社区“双报到”,与社区结对共建,主动融入参与到地区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打造党员示范作用好、服务市民口碑好的快递团队。
2021年10月,东直门街道首个新业态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
快递小哥收到装有冬季实用物品的暖“新”包
在新业态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带领和号召下,地区的快递小哥们纷纷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并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东蜂”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成员30余人。文明城区创建、周末卫生大扫除、消防安全宣传、服务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到处都有“东蜂”志愿者的身影。
自东城区深入推进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以来,东直门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打造“五有”(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保障、有活动)“三联”(联合、联动、联创)的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深入落实“双纳入、双管理、双参与”的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快递小哥争当“六个榜样”,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党员走入社区、走近居民,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胡家园西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
在破解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难题上,东直门街道依托网格物业,实施“1托N”模式,通过“属地街道‘支持一点’,产权单位‘承担一点’,物业企业‘让利一点’,广大业主‘缴纳一点’”的“四个一点”机制,破解辖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脱管失管、物业费缴纳率低、停车难等诸多社会治理难题。
工人体育馆西门立体停车楼可以辐射周边新中西街小区、东营房八条等老旧小区和平房院
如今,辖区71个住宅小区全部实现党组织、业主组织、物业服务管理“三率”全覆盖。“四个一点”的推进实施,解决了困扰老旧小区多年的管理难题,取得了党建引领老旧失管小区物业服务管理的初步成效,为推进市、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试点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东直门街道老年人占户籍人口约28%,老龄化程度较高。东直门街道融合居家、社区、机构三个模式,依托“四无忧”(暖无忧、康无忧、养无忧、乐无忧)计划,按需服务,精准对接,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家住十字坡社区90多岁的杨奶奶,每天都会收到“养老管家”宋萍站长打来的巡访电话,每周还有专人上门探访,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协助进行卫生保洁和维修。近年来,东直门街道委托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在辖区三家养老服务驿站,针对中、重度失能老人开展家庭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把养老院的床位和服务“搬”到老人家中,让老人居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院”服务。如何让老人吃上实惠、可口的饭菜?东直门街道逐渐增多的老年餐桌,让老人日常吃饭得到了更好保障。东直门街道目前已建设完成养老服务驿站3个,老年配餐中心1个,老年餐桌7个,48张床位的养老院1家,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高质有效、普惠多彩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服务中感受到“第二家园”的温馨。
香北社区老年餐桌
同时,东直门街道为辖区“活力”老人开办了书法、手工、模特、摄影、合唱等12类兴趣班,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东直门养老院老人练习书法
近年来,东直门街道积极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为辖区居民创造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今后,东直门街道将如何做实“六字文章”,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民生服务?近日,本报记者对话东直门街道工委书记王玉琳,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近日,东直门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走进城市生态岛,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活动,展现资源循环运用理念,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记者问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