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里街道: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日期:2022-10-09 09:03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刊发《和平里街道: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狠抓一次性解决率、抓牢两个关键点、增强三种意识、落实四个必须要求、完善五项工作机制……近年来,和平里街道坚持接诉即办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使命的“试金石”,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建立完善“12345”市民热线工作模式,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围绕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养老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重点领域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各项政策带着温度落地,不断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面对群众诉求

“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和平里街道位于东城区最北端,是全区17个街道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街道。近年来,和平里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全体党员干部的大事,坚持群众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真正让群众诉求“单单有回应、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

和平里地区街景优美、环境怡人

兴化西里9号楼前有个自行车棚,一度被废旧物品堆得满满当当,环境脏乱,导致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无处停放。同时,随着小区内电动车的日益增多,“飞线”充电乱象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惴惴不安的居民们来到社区,寻找解决这一烦心事的“良方”。

在和平里街道建立的“12345”市民热线工作模式下,兴化社区党委立即深入研究解决方案并组织附近居民共同商议,着力将自行车棚改造成大家满意的样子。

经过清理、翻新、粉刷、安装充电桩等一系列改造,自行车棚不仅焕然一新,还通过科学规划增加了停放容量。居民们的烦心事解决了,生活更方便了,社区环境也更整洁了,大家纷纷为社区的工作效率点赞。

优质高效的工作离不开有力有效的机制建设。近年来,和平里街道工委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建立接诉即办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街道主要领导整体统筹,分管处级领导齐抓共管,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体党员干部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实到位。

和平里街道接诉即办考核周期月度分析会

与此同时,街道建立完善上下顺畅、运行有效、科学管理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坚持“日调度、周研判、月分析”,实行7×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亲自督办、科室负责人亲自处置,每件工单责任到人”的联动机制,形成“受理—办理—回复—回访—跟踪”闭环式工作流程,为接诉即办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坚持群策群力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对于百姓诉求,接诉即办既要“接得快”又要“瞄得准”。和平里街道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等议事平台,积极调动辖区驻地单位参与地区共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街道司法所上门解决居民诉求(左),工作人员收到居民送来的锦旗(右)

化工大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设有3个小区出入口,其中南门设有保安室值班岗,而东、西两个小门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导致出入小区的人员混杂,安全问题成为化工社区居民关注的大事。

化工社区安装智能门禁系统

化工社区多次召开大院物管会、居民代表会、楼门长会,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为大院的疑难杂症“把脉开方”。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大院东、西门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南门实施24小时保安值守,大院实现了全方位动态管理,赢得了居民们的拍手称赞,“街道、社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是老百姓信得过的组织,为把群众的事办成、办好,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后社区的大事小情,我们居民也会当成自家的事去参与。”

“再深化、再提升”

增强群众幸福感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根本,而推动接诉即办工作再深化、再提升,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关键。近年来,和平里街道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全体党员干部的心事,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街道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

设施陈旧、环境差、异味重,是很多人对垃圾楼的印象。位于和平里西街的地坛园外园垃圾楼却有些“与众不同”,厨余垃圾进楼清运不占道,封闭作业降低噪音和异味,“黑科技”加持除臭、净化样样行。

“以前,每天都有一百多桶厨余垃圾堆放在路边的临时堆放点,再集中拉走,非常影响环境。冬天还好,夏天垃圾腐烂快,那味道别提多难闻了。作业噪音还特别大,经常是半夜处理垃圾,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垃圾楼改造前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居民陈女士深有体会。

园外园垃圾楼建于1991年,是东城区规模最大的垃圾楼之一。因为异味、噪音等问题,附近居民多次投诉。区、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启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对垃圾楼开展全面改造。

垃圾楼管理员查看新装设备运行情况

取消临时堆放点存放,从小区收运来的垃圾直接运送到垃圾楼内进行处理。在初步解决了占道、噪音、异味的问题后,街道将接诉即办工作进一步深化、提升,运用“黑科技”对垃圾楼进行升级。在入口安装双层快速卷帘门,实现人工遥控和自动模式的“无缝切换”;通过安装静音吊轨、电动坑盖板、吸音板等将作业噪音进行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垃圾楼内安装新风除臭系统,收集垃圾坑内垃圾散发的臭气并净化,再通过制冷除臭系统稳定在16℃,进一步降低了厨余垃圾的发酵率;针对厨余垃圾的油水分离和油污清理,垃圾楼内还专门配备了油水分离器。

垃圾楼管理员试验新冲洗设备

全面升级改造后的园外园垃圾楼工作效率也有了大大提高。居民陈女士说:“现在垃圾楼晚上7点就关门了,不再影响我们的休息。街区环境也变整洁了,我们居民做好垃圾分类也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不只是接诉即办,近年来,和平里街道还不断深化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将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结合起来,推动由你诉我办到主动治理的转变。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把群众的大事当成我们的要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我们的心事,和平里街道坚持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三件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一把手访谈

乘势而上

开拓接诉即办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和平里街道立足民本察实情,关切民生办实事,化解民怨见实效,坚持群众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平里街道将如何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推动“三率”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对话和平里街道工委书记雷新隆,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一直以来,和平里街道如何紧紧围绕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雷新隆答

和平里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12345”市民热线工作模式,不断推进接诉即办工作水平提升。一是狠抓一次性解决率。办实每个诉求,切实提升一次性解决率,提高接诉即办工作能力。二是抓牢两个关键点。进一步梳理业务科室和社区工作职责,抓住热线案件的“重点”和考核指标的“关键点”。三是切实增强全体干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落实五天未回复案件主管领导必须调度、一次回访涉否案件主管领导必须调度、挂账案件办理进展主管领导必须调度等“四必须”调度要求。五是持续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改革和考核评价机制、日调度工作机制、未诉先办工作机制、督察督办机制、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机制。

记者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平里街道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接诉即办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

雷新隆答

和平里街道将继续秉持“实”的理念,紧扣“七有”“五性”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完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对接诉即办工作规范等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和运转规则。针对区级已制定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热线“七有”“五性”考评办法、重点工作专项激励办法等,研究制定适应本街道的制度保障措施。针对难点问题,以“条块”联动形成“组合拳”。通过大数据分析、新政策法规落地等多方面因素开展研判,增强发现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警性,并做到动态调整;对于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事项,最大化统筹协调资源,确保问题解决到位;找准难点问题,通过“专项专策”提升问题解决率。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将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努力开拓接诉即办工作新局面。

“东城社工”风采

“居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很长一段时间里,位于上龙社区的西营房胡同9号院缺失物业服务。作为上龙社区的一名社工、网格书记,王俊荣挑起了维系9号院基本运转的“大梁”,迎难而上,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逐一攻破,9号院的居住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王俊荣入户调查征求民意

西营房胡同9号院是一个危改房回迁小区,共有4栋居民楼。王俊荣回忆道,2006年居民回迁的时候,小区是有物业管理的。起初,居民们还都按时缴纳物业费,但随后几年,缴纳率逐年下滑,缴纳率曾经一度下滑到仅剩8%,9号院便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

缺失物业服务,使西营房胡同9号院的很多硬件设施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区的消防系统、排污系统、电力系统年久失修,楼内电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每到雨季就漏雨的楼顶,这都成为居民的心病。

面对这些难题,心系居民冷暖的王俊荣主动担当。2020年10月,在街道和社区的推动下,西营房胡同9号院正式成立物管会,王俊荣当选物管会主任。

工作中的王俊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俊荣与产权单位和临时代管物业公司反复沟通,协调街道和职能部门多次“吹哨报到”,并先后组织召开5次物管会会议,全力推进电梯维修。在挨家挨户敲门入户、征求居民同意并签字的过程中,面对居民们的意见,王俊荣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的推动下,小区内的电梯陆续展开了维修,居民的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王俊荣组织居民召开电梯维修动员会

西营房胡同9号院电梯维修后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仍然牵动着王俊荣的心。历经多年的风吹日晒,西营房胡同9号院4栋居民楼的楼顶都变得破烂不堪,每当雨季来临,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居住在顶层的居民苦不堪言。王俊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马不停蹄地又投入到协调楼顶维修的工作中。

社区协调住户排查漏水点

王俊荣再一次挨家挨户地敲开住户的房门,说政策,讲道理。经过两个多月的奔走,最终征得了大部分住户的同意,楼顶维修工作顺利开展,困扰居民多年的屋顶漏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今年,王俊荣组织召开全体业主大会,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决定再一次引进物业服务。王俊荣欣慰地说:“目前,新进驻的物业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我相信,居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