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城区永外街道富莱茵社区居民张鸿林一直没有闲下来。拥有“永外铁军”称号的社区工作者每日不停歇地投身防疫工作,张鸿林看在眼里,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今年78岁的张鸿林,11岁开始学习书法,曾为北京家喻户晓的红星二锅头题写包装上的“红星”二字。退休后,热心公益的他加入社区书画社,义务为社区居民和孩子们讲授书法,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红星张老师”。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张鸿林积极响应号召,坚持居家进行书法创作,并主动请缨加入了街道“空中课堂”,与书法爱好者们开始了“云学习”。“中锋行笔,有张力,飘逸,字体结构上紧下松,完全体现了篆书的特点……”居民交上来的“作业”,张鸿林都要逐字点评优点,再讲解不足之处,每次就要花费近3个小时。长时间面对手机屏幕让本就患有眼疾的他忍不住眼泪直流,但想到屏幕对面居民们的一腔热情和满心期盼,张鸿林依然不顾老伴的提醒和埋怨,坚持隔空“云点评”。
疫情防控期间,看着楼下社区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张鸿林感叹:“他们这么辛苦不就为了咱老百姓嘛!”深受感动的他陆续创作了“忘我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疫情无情人有情”等书法作品,同时还号召邻居们积极配合参与社区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纷纷响应。
如今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张鸿林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书法公开课上,每到节假日就为社区里的书法爱好者们亲自授课。从书法起源到入门理论,每个知识点他都认真讲解,尤其在对待青少年书法培养上,更加注重身教,定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各种书籍资料。“博览群书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张鸿林说。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张鸿林与书法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已经开始着手创作“喜迎二十大”主题的书法作品,计划未来展出,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这喜庆热烈的氛围中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