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记得
十年前的三里河是什么模样?
你可曾留意
十年间东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一组对比海报带你
见证东城发展 感受非凡十年
三里河重现“水穿街巷”景观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于1437年形成,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聚集于此。到清末,逐渐被填平并最后消失。为重现历史风貌,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于2016年8月动工,2017年4月底全面亮相。改造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原汁原味还原了自然水系,将京味文化的厚重与水乡的灵秀有机结合,再现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象。
西总布胡同重归静美
西总布胡同曾经商铺旅馆林立,“开墙打洞”和违建密集,机动车乱停乱放,是地区环境管理的“老大难”。2017年4月,西总布胡同启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一年间,419条架空线全部入地,122根线杆被拔除;胡同内杂乱商铺从37个减少到6家正规店铺;粉刷外立面、铺设路面、增加口袋花园和绿化景观……胡同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西总布胡同还成为东城区首条“不停车胡同”。
胡同小餐馆变身“共享花房”
东四六条43号“花友汇创意空间”原是一排小餐馆。2017年,东四街道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拆违后腾出的空间建起花池,六条社区率先成立“花友汇”,让居民认养、种植花卉。小餐馆腾退后建成了“共享花房”,为花友们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些年,依托“花友汇”,胡同小院儿里拆煤棚、搭花架、种瓜果……身边环境越来越美,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东四六条也因“花香”而“出圈”。
办公驻地变身胡同博物馆
东四胡同博物馆位于东四四条77号,曾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驻地。经过三年的筹备及恢复性修建,于2018年10月开馆。博物馆以胡同的历史和文化为展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东四胡同深厚的老北京历史文化底蕴。
仓库食堂宿舍变身潮流打卡地
隆福寺北里曾是隆福大厦的仓库、食堂、宿舍等配套建筑群。2012年起,东城区对隆福寺地区进行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2019年,隆福寺项目一期蝶变亮相,新锐美术馆、“冰雪”旗舰店、特色书店、时尚餐厅……让这里成为潮流打卡地。今年年底,隆福寺二期项目将竣工。东城区将持续推动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资源联动,打造老城文化新名片。
雍和宫大街重现“慢街素院”风貌
2018年5月,雍和宫大街启动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经历17个月的精雕细琢,步道变宽了,曾经挡在人行道上的灯杆、变电箱不见了,吵嚷的叫卖声没了,占道经营的现象不见了,街角路边多了小绿地。沿街建筑面貌一新,古朴四合院、民国风、新中式建筑风格各异……整条大街呈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历史风貌。
从大杂院到“共生院”
雨儿胡同30号院300平方米的空间一度挤住着14户居民。2015年9月,东城区启动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修缮整治试点项目。30号院12户居民选择外迁,住上了设施现代化的楼房,2户人家留居于此,房屋已被修缮一新,并装配了现代化厨卫浴设施。腾退后的8间房子被改造成社区公共空间。30号院已成为新老建筑、文化、居民和谐共处的“共生院”。
“出京第一疮”变身“出京第一窗”
大通滨河公园位于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处。公园建成前,这里是一片环境脏乱的棚户区。为彻底改变地区环境面貌,东城区将这里列为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按照“边拆迁、边整治、边提升”的原则,2016年11月,大通滨河公园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启动,2020年9月公园正式开放,重现了“大通桥上望漕粮”的历史景观。
简易楼腾退建绿重现天坛外坛郊祀景观
位于天坛东侧坛墙和天坛东路之间的天坛东里北区简易楼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面积小、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还严重遮挡了天坛坛墙。为恢复天坛原始风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2015年3月,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启动。2020年10月,天坛东里北区1至8号楼拆除后,原址建起7600平方米的街边公园,国槐成荫、泡桐蔽日,重现了历史上天坛外坛的郊祀景观,被遮挡了半个多世纪的部分天坛坛墙也露出真容。
老牌百货商场变身新商业空间
雪莲·亮点文创园位于东四南大街,前身是北京著名的纺织百货"三友商场"。2020年8月,伴随东四南北大街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三友商场”迁址。经过一年的改造,雪莲·亮点文创园于2021年9月正式亮相,一座时尚、简约的小楼带着艺术气质融入了“京韵大市”的街区风貌,原先的老牌百货商场也变身为集办公、人文生活、艺术互动为一体的新商业空间。今年9月,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在这里揭牌成立。
停业老游乐园变身免费综合公园
上世纪80年代,依托龙潭中湖公园开发建设的北京游乐园曾伴随不少北京孩子度过难忘的童年。2010年6月,北京游乐园停止经营、封闭管理。2018年起,东城区广泛征求民意,计划将其改建为一处绿色休闲空间。2021年9月,龙潭中湖公园建成开园,约40万平方米的公园集森林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于一体。摩天轮作为标志性景观也加固重装、原址保留。
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
望坛,因遥望天坛而得名,这里曾多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排子房和简易楼,环境脏乱难治、安全隐患突出。作为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望坛棚改共涉及5700余户,于2016年7月启动征收工作。2018年12月,首批外迁居民领到新家钥匙。望坛棚改回迁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首批居民正式入住,选择回迁的居民即将在“望坛新苑”中开启新生活。
胡同静了 街巷靓了
生活美了 居民乐了
……
东城这十年
是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十年
是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十年
你我都是开拓者
你我都是见证人
让我们携手奋进、勇毅笃行
加速“崇文争先”
做实“六字文章”
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