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美北京,见古都焕新,东城四合院里品《京味》——北京系列国际传播微纪录片《京味》正式发布

日期:2022-09-26 09:32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9月23日晚,在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英双语《京味》系列国际传播微纪录片(以下简称“《京味》”)正式发布。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边建出席并致辞,市委网信办副主任侯健美,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建华,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一同出席并发布,北京市外办、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历经两年的精心打造,微纪录片《京味》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内容涵盖了文化传承、两区建设、生态发展、城市更新、老城保护等选题,绘就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

在此次拍摄制作的《京味》中,用十集的篇幅讲述东城人、东城事,占全部的三分之一。

其中,有朝阳门街道27号院里传统的老北京人和时尚的新北京人融合碰撞,继承并创新出属于新时代的北京味道;有从小在胡同长大的新生代规划师,用四年时间让一条老街重新穿越时间隧道,焕发出岁月的光彩;有热爱读书的爱书人、怀揣戏剧梦的戏剧人,他们感受到书香东城,看到戏剧之城蓬勃发展;有通过艺术、文化、商业的融合,让百年金街王府井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有韵味,越来越有品质;还有600年,北京的雨燕在正阳门城楼上筑造自己的巢穴,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每一部微纪录片都以普通人作为讲述者,聚焦于奋战在东城区各领域一线的工作者,多层面展现东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当晚播放的系列微纪录片第一集《最欢腾的四合院》,讲述的就是这次发布会的举办场地——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从腾退的地铁工程用地变身为京城地标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故事。作为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4.0模式的样板,美后肆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运营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为精准化、多元化,广大市民们在四合院里开启文化新生活。

《京味》宣推官、美后肆时主理人卢秋平现场介绍,作为北京老城区最大的市民活动空间,美后肆时正式开馆两年以来,实现了进馆39万人次,已经举办了三千多场公益类的群众文化活动,涵盖非遗、国学、京剧等内容,除了北京市民,还接待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友人。“‘小院里看大北京’,是美后肆时的口号,我们希望立足这座四合院,持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京味儿文化,让这里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窗口。”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城楼是北京雨燕繁衍最重要的栖息地,北京雨燕不仅是北京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之一。中轴线申遗推出的首个数字形象,正是北京雨燕。发布会当天播放的系列微纪录片作品之二《北京雨燕和它600年的家》则讲述了文保专家在古老的正阳门城楼上救治小雨燕“强哥”的故事。《京味》宣推官、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在发布会上介绍:“作为第一家对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共同进行的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观察雨燕的生活,帮助雨燕筑巢,目前已经有3家雨燕在正阳门城楼上‘生儿育女’。2022年我们专门申请了科研项目,让雨燕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据了解,《京味》将分为中英双语,在海外平台、新媒体端和传统媒体端同时推出,通过融媒体宣推、大小屏多频共振,向世界展现独特的新“京味”。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