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文化,“东城社工”故事,电视剧《胡同》即将在央视开播

日期:2022-09-26 09:07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胡同串联历史时代变迁,京腔京韵讲述基层故事。由贰零壹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麦德豪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津银河酷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弋鹭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芒果TV联合出品,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付宁执导的《胡同》今日定档,将于9月25日(本周日)起,连续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

该剧聚焦老北京胡同中的普通人家庭,分别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当下三个时间段为序,讲述一家三代女性先后接过居委会主任的接力棒,扎根基层奉献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百姓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将个人命运与胡同生活变迁、时代社会的进步拧成一股绳,以小见大,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为基层工作者传声,为踏实奋进的普通人鼓劲。

三段式手法布局谋篇

居委会变迁折射时代频谱

《胡同》从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写起,以三代女性的成长为线,采用三段式结构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通过对基层女性工作者的生活、情感予以高度关照,勾勒出灵动鲜活的时代群像。田枣、晓敏、林悦在剧中既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也是不同时期居委会主任职务的“接棒人”,串联起长达70年的城市变迁,更将新中国的发展史融在一处。

电视剧《胡同》海报

在《胡同》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篇章中,历史大事件和主角命运都紧密相连。第一篇章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居委会有了雏形,党政工作积极分子田枣(赵露思饰)挑起第一代居委会主任的担子,和青梅竹马铁蛋(侯明昊饰)齐头并进,服务群众的同时收获个体的幸福与成长。

田枣(赵露思饰)

铁蛋(侯明昊饰)

第二篇章的故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居委会主任的接力棒交到田枣的女儿晓敏(蔡文静饰)手中,她带动胡同青年成为个体户勇敢创业,还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为个体户排忧解难。林卫东(刘欢饰)原本是个不务正业的“胡同串串”,在晓敏的感染下,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干劲十足成为夜市经营的开拓者,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在磕磕绊绊里燃起爱情的火花。

晓敏(蔡文静饰)

林卫东(刘欢饰)

第三篇章的故事发生在新世纪后,在姥姥田枣,妈妈晓敏的耳濡目染下,林悦(关晓彤饰)成为一家中第三位居委会主任,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林悦将居委会的管理带上新台阶,与同样年轻有为的基层工作者欧阳辉(林一饰)共同投身老城区改造,反哺这座伴随他们成长的城市。该剧以居委会一方天地为舞台,记录下三代居委会主任带领基层党员干部们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肩负为人民服务使命奋力前行的步伐,生动诠释了现实生活中基层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群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主题,留下标志性的时代脚注。

林悦(关晓彤饰)

欧阳辉(林一饰)

以小见大讲述京味故事

胡同方寸展现民俗京韵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更深厚。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脉络,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迈向新生活的见证者。本片聚焦新时代,聚焦新北京,展现京味儿文化,讲好北京故事,拍摄期间,《胡同》主创团队长期深入东城历史精华区采风,选取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111号四合院、西打磨厂街73号社区居委会、朝阳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里河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地实景,深入挖掘以胡同为轴心的北京民俗地域文化,展现最地道的北京味。一条胡同洞见人生百态,也以小见大凸显了飞速发展的中国,进而勾勒出历史的深度、年代的温度以及当代的热度。

《胡同》摄制组在景山街道、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地进行取景拍摄

《胡同》发布的“熠熠芳华”定档海报以极具北京特色的中式院墙为背景,火红色彩洋溢生活的喜气,主人公们的穿着打扮也有着鲜活的时代标签。第一篇章中主人公们的服饰融合了新旧社会的风俗碰撞,既有老式的长衫马褂,又有新颖的西装马甲,还有翻领衬衫、西裤伞裙等在当时女性群体中广泛流行的服装样式。第二篇章则呈现出改革开放浪潮中两代人不同的穿衣风格,老一辈延续朴素大方的穿衣习惯,年轻人则愈发潮流时尚,发型款式也愈发多元。第三篇章中,主人公们的服饰不仅颜色鲜亮,质地更是上乘,服饰的变化看似不起眼,却是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有力佐证。首支预告片更是将人带进京腔京韵绕梁、市井生活喧腾的氛围里,迫不及待想到胡同里走走看看,到居委会感受基层民心。

2021年6月14日电视剧《胡同》举办开机仪式

传承基层奋斗者精神

奏响青年拼搏进取乐章

此次东城区联合制作电视剧《胡同》,紧扣时代主题,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发挥东城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塑造出一批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党员形象,讲述“东城社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居民圆梦,怀着热情与赤诚投身社区工作的感人故事。在一个个笑泪齐飞的生活片段里,《胡同》用合家欢的细腻表达,汇聚了一批年轻的实力派演员,年轻面孔的加入,成为荧屏中一道洋溢着青春靓丽的风景,也打破了观众对工作在居委会等基层一线的工作者的固有印象。

以屏幕为媒介,让观众们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志愿投身基层,挥洒汗水实现理想抱负,让基层工作者们鲜为人知的经历走进千家万户,他们的精神也将走进广大观众的心房,激励更多普通人,特别是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们积极进取,立于奋进潮头。

近年来,东城区大力实施“文艺高峰”行动,聚焦重大时代主题,在影视创作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连续制作播出大型人文专题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恰是百年风华》《70年,古都新韵》《40年,我和我的东城》,全方位挖掘展示古都文化内涵与新时代核心区风采;打造“戏剧之城”,《隆福寺》《炒肝》等特色文艺作品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推出《上甘岭》《14天》等佳作,进一步擦亮“大戏东望”品牌。

红色史诗话剧 《上甘岭》

东城原创话剧《14天》

适逢中国共产党踏入新的百年征程,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本次电视剧《胡同》在央视的播出,将目光对准穿梭在胡同中的基层社区工作者,以此彰显千千万万普通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凡间烟火的胡同中甘为祖国繁荣昌盛的幕后英雄,愿做老百姓踏实依靠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使命感。相信这部令人值得期待的精品佳作,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讲好百年辉煌历程中的奋斗故事,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同向同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