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门街道:居民乐享京韵京味儿品质街区美好生活

日期:2022-09-23 10:42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刊发《安定门街道:居民乐享京韵京味儿品质街区美好生活》。

安定门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京中轴线重要节点区域,这里不仅包括以钟鼓楼为代表的报时文化、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国学文化,还有以胡同四合院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创意工厂”为代表的创意文化。近年来,安定门街道坚持以“文化强街”战略为引领,将历史文化融入老城保护、城市更新改造等工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过程中,这片老城区正显露出越发精细的“眉眼”,散发出浓郁的京韵京味儿。

93岁的崔宝贤在钟楼湾胡同一住就是70多年,站在屋门口往西一扭头,就能看见钟楼的尖儿。这些年来,老人亲历并见证着钟鼓楼周边的发展变迁,“街巷环境越来越整洁干净,社区的服务越来越及时到位,让我们这些胡同里老街坊的生活安心又舒心。”

“晨钟暮鼓”是老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钟鼓楼矗立于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北端,既是旧时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号令全城”的首都报时中心。钟鼓楼及周边的胡同、院落作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安定门街道重点加强文保单位的保护,配合完成钟鼓楼文化广场环境整治、钟鼓楼菜市场腾退等工作。同时,立足老城修缮保护及中轴线申遗,以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居住品质为出发点,顺利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阶段任务,稳步推进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项目签约现场

钟鼓楼文化广场成为居民健身休憩的乐土

经过进一步修缮和环境整治,如今站在钟鼓楼上,能看到整齐的胡同四合院肌理,在蓝天白云、鸽哨声中感受老城魅力。整修一新的钟鼓楼文化广场绿化美化做好了、健身器材增加了,不仅成为附近居民健身、遛弯儿的乐土,也成为国内外游客感受北京历史文化的首选之地。

安定门街区历史久远,是胡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辖区内拥有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钟鼓楼等国家级文物古建及循郡王府、杨昌济故居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立足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安定门街道坚持以“文化强街”战略为引领,将文化作为街道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统筹开展老城保护、街区更新等工作,着力打造人文和谐安定门。

国子监街重现静谧、古朴的历史风貌

青砖灰瓦、垂花门、描金彩绘、万字回纹,经过整治提升,安内大街这条自北京城建立之初就存在的交通要道恢复了老北京传统风貌,京味儿十足;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以“修旧如旧、以旧为新”原则,恢复了原有的静谧、古朴;知名网红打卡地五道营胡同,以道路环境整治、空间置换及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了胡同不停车……

五道营胡同

近年来,安定门街道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深入推进“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和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通过墙面粉刷、线路梳理、无障碍设施增设、太阳能灯安装等方式改善街巷环境、保护胡同肌理,还原北京胡同的恬淡静谧。在对“物”进行保护的同时,安定门街道注重对“文”的传承利用,通过资料查询、口述历史等方式积极开展胡同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加强文化景观标志区域周边环境整治,打造“一纵一横”十字文化景观轴线,设计安内大街、五道营胡同及国子监街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未来,将进一步加快街面整治和改造升级,增强历史信息的可读性,塑造具有历史感的文化轴线。

整治后的五道营胡同

住在国子监街的居民宋秀英感慨到:“我们家四代人都住在国子监街,这里承载了我们的记忆,我们也目睹着国子监街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老城更新,变的不仅是表面,居民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升。结合“美丽院落”项目,安定门街道对辖区内老旧平房院进行墙面、地面、上下水等“硬件”改造,连续五年实施的“家园规划师”院落营造项目既从美观、实用、方便的角度解决居民实际需求,又注重氛围营造,为每个院落进行定制化的主题设计,通过院落文化主题将居民凝聚在一起。实施过程中,更加强调凝聚居民、达成共识,以居民协商议事为宗旨、以成立院管会为平台、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让平房院的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截至目前,安定门街道“家园规划师”院落营造项目累计涉及35个院落、覆盖面积7888.4平方米、惠及301户居民。

安定门街道“家园规划师”院落营造项目

老街、老树、老房子,整治提升后的大街、胡同、院落干净、敞亮,仿佛回到了沉静悠然的老时光。随着箭厂简易楼腾退、钟鼓楼及国子监周边申请式退租、街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美丽院落”及“家园规划师”院落营造项目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实施,安定门地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街区内现代文明与传统元素并存、古都文化魅力尽显,真正实现了环境提升与古都风貌保护相得益彰,留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魂”。

一把手访谈

“文化强街”战略

融入新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强街”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让百姓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对话安定门街道工委书记戚家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以“文化强街”战略为引领,安定门街道古都风貌保护与街区更新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下一阶段,街道将如何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戚家勇答

安定门街道将继续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实施钟鼓楼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房屋拆违、保护性修缮、第五立面整治、街巷建筑立面提升及胡同公共空间整治,推进街区步行化改造、无障碍设施提升和钟楼湾胡同“不停车”;推动国子监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完成国子监街区一期申请式退租工作;压茬推进五道营胡同综合整治,采取微整治、微改造的提升方式,保留“文艺+胡同”的奇妙体验,加强人行步道整修和城市家具设施建设等;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胡同精细化提升、“美丽院落”建设及“家园规划师”项目,围绕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强化城市街区更新,使街巷院落更富生机底蕴。不断补齐和改善城市建设、民生领域、社会建设短板,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记者问

展望未来,街道将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戚家勇答

“护城河畔、钟鼓楼下、国子监旁,就是我的家。”目前,安定门街道已经形成了“孔庙和国子监国学文化节”、“钟鼓楼杯”象棋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辖区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中轴线文化、京味文化相结合,围绕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贡献安定门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弘扬优秀国学文化,积极推动国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升居民人文素养;支持社区文艺团体创作推出一批主题立意好、质量高、具有安定门特色的文艺作品,展现地区百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记者问

街道将如何结合区域特色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和基层服务水平?

戚家勇答

安定门地区平房院落紧凑,邻里街坊关系和谐。各级党组织牵头搭起“群众自治圈”,指导和规范“自组织”成为群众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参与、有效补充到管理公共事务、丰富社会服务等基层社会治理之中。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互联网+党建”实践,充分发挥“钟鼓人家”融媒体平台作用,以“甜葡萄”党建品牌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引导居民投身公共事务、分享参与体验,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进而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

添彩百姓新生活

当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融合在古香古色的国子监时,选手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奔跑的愉悦,更有思想的洗练。在日前举办的“夜享京城 律动中轴”2022星光欢乐跑活动中,百余名跑步爱好者从国子监街出发,用每一个奔跑的足迹和每一次开怀畅笑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社区的文体团队也带来腰鼓、葫芦丝、舞蹈等表演,充分展现了社区居民丰富的文体生活和好客之道。

近年来,安定门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钟鼓楼杯”象棋大赛

依托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安定门街道大力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以“国学圣地·德化天下”为主题,打造“孔庙和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品牌项目,为百姓奉上“国学盛宴”。

结合区域特色和百姓需求,安定门街道着力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方面下功夫,推进“一街一品”建设,打造安定门艺术节、“钟鼓楼群言堂”、“钟鼓楼杯”象棋大赛、“和谐杯”乒乓球比赛等一批街道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以及“钟鼓佳音”“古韵茶座”等社区品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百姓参与其中、感受文化魅力。同时,强化文化团队建设,为辖区文体爱好者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各社区组建了50余支群众文体活动团队,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

我的社区故事

“甜葡萄”串起邻里守望情

讲述人:董晓月

分司厅社区居民、“甜葡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初识“甜葡萄”源于与分司厅社区社工的一次偶然交谈。今年5月,街道“甜葡萄”志愿服务队招募防疫志愿者,我便加入成为其中一员。

起初,我在核酸检测现场负责信息录入工作。北京市启动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因为有过相关的学习和从业经历,于是我又报名并顺利通过审核,成为一名核酸采样志愿者。

“甜葡萄”志愿者董晓月承担核酸检测现场信息录入任务

从那以后,我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开启了“双轨”模式——穿上“小蓝”,我是一名“甜葡萄”志愿者,继续承担核酸检测现场的信息录入工作;穿上“大白”,我又变成了一名核酸采样志愿者,按照相关部门统一部署承担采样任务。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一己之长服务居民、守护居民,我发自内心地高兴,同时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甜葡萄”的名字源于安定门街道居民经常纳凉的葡萄架,大家互帮互助,邻里关系甜美和睦,这也是我打小儿埋在心底的一种情愫。服务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本来素不相识,但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入进来,主动担当、默默奉献、互相信任、配合默契,在疫情防控中形成了一股独特的合力,温暖而有力。

安定门街道“甜葡萄节”主题活动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甜葡萄”志愿服务队也将志愿服务更多地转移到“新阵地”。平日里,这支队伍会开展邻里互助、建设“美丽楼门”等公益行动,队员们的志愿者身份和职责也在不断变化着。暑假期间,我受邀为辖区青少年开展了普法讲座,还参加了“甜葡萄”图书市集的捐书活动。无论何种身份、何种活动,都令我收获满满。

在这样一支队伍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老胡同老街坊之间独有的情谊——互相关爱、守望相助。希望有更多的街坊加入我们,共同为社区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