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刊发《朝阳门街道:和谐宜居“善治”街区让居民幸福满满 》。
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在家就能观看温情的演出;困境老人需要生活物资、小家电,可以在“循环义仓”随时领用……近年来,朝阳门街道持续推进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努力让老年人安心宜居。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东四南历史文化精华区独特优势,不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营造“纲维有序”“和气致祥”“和谐宁静”的“善治”街区氛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作为老龄人口比例高达26%的地区,居家养老是朝阳门街道基层治理的切入点,也是必须要破解的民生难题。通过深入调研老年人需求、探究居家养老特点、尝试多种解决思路,朝阳门街道创新提出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概念,先后完成1.0、2.0两个阶段建设,目前正在向3.0阶段深入推进。
朝阳门街道举办“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2.0成果展示暨专家研讨会
街道先后实现了老人需求分层、服务供给分类、精准助老帮扶到人、资源动员多方融合,让精准帮扶对象得到充分保障、让助老志愿者价值得以发挥、让辖区企业乐于参与、让社会公益力量有的放矢、让地区老年人安心宜居。
“自从有了联合体,不仅有了‘家门口的公益菜’,还多了一个什么都有的‘公益市集’,养老服务的事也知道咨询谁啦,需要的都送到了家门口,真的是太方便了。”新鲜社区张阿姨说。
2021年10月,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也是东城唯一一家老年友好型社区。(图为老人在养老服务驿站进行健康检测)
在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方面,朝阳门街道做了很多努力。在联合体的建设中,一项项以“服务对象分层分析、建设前期有效评估、助老体系精准建设、服务资源全面整合充分融合、养老环境良好营造”为特征的养老服务应运而生,为辖区老人带来了切实福利。
针对普惠性服务,街道通过发动辖区228家单位,组成区域服务网,全面提供“喝口水、歇歇脚、解内急”等“8+N”暖心服务,让15分钟生活圈升级为15分钟助老服务圈。同时,开展“公益服务市集”“相声大会”“义诊讲座”“网络直播”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精准助老,街道以志愿者入户的形式,从九个维度评测老人具体情况,建立“结对帮扶”精准帮扶方案。通过“微公益联动”,结合辖区企业特色服务,开发更多投入小、目标准、可执行、门槛低的为老“微项目”,如“一个观众的剧场”,填补了老年人心理关怀的空白;“厨房保卫战”,改善了200位老人厨房用电的安全问题;“一勺米”,打破了邻里冷漠,促进孝老文化建设;“如果爱请深聊”,志愿者每周与老人聊天拉家常,开展精神慰藉服务。同时,建设“循环义仓”,动员辖区企业和家庭捐赠闲置的适老化产品、残障用品、护理用品等物资,困境人群无偿使用。此外,还以“微心愿行动”“家庭养老床位”“低偿服务”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精准入户,按需支持。
为了更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居家生活需求,区域养老联合体充分整合、联动辖区资源,以多种方式搭建平台开展助老服务。整合梳理辖区内外100余个服务项目,涉及老年大学、金融服务、代买代购、异地养老、心理健康等生活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服务平台。地区247位社区志愿者与百余位社会志愿者是联合体助老服务中需求的发现者和供需对接者,推动老年友好街道社区建设。同时,调动家庭、公共、志愿、低偿、市场五大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强养老联合体文化品牌建设。
组织老年人开展插花活动
老人带小孙子一起参加手工制作活动
为了保证联合体的可持续运转和可推广、可复制,街道十分重视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运营机制,通过标准化、体系化的联合体机制建设,推进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的持续更新与迭代升级。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朝阳门街道从每位老人和每个家庭的需求出发,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立足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大事做细、小事做精,让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为托起地区老人幸福夕阳红贡献积极力量。
一把手访谈
提升文化影响力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朝阳门街道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继续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怎样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本报记者对话朝阳门街道工委书记唐兵兵,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朝阳门街道辖区内文化资源丰富,目前是如何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提升文化影响力,建设文明朝阳门的?
唐兵兵答
多年来,朝阳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文化空间建设模式,持续完善“有空间、有品牌、有活动、有团队”的“四有”文化工作格局。街道先后建设了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朝西工坊、演乐弘艺坊、演乐胡同展厅、灯草自习社、礼士传习馆、朝阳门党群服务中心(新鲜71号院)等10余处新型综合文化空间;在线下,推出史家胡同博物馆百年胡同主题展览,27院儿“8小时掌柜的计划”“当我像你一样”,史家胡同文创社“胡同盖章节”,演乐胡同“乐音风华”主题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在线上,开设“博物馆有趣物”“东四南有趣事”等新媒体板块,形成了新时代文化空间多样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推动了地区胡同文化、艺术社区、文创产品等全方位发展。依托特色文化优势,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连续七年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朝阳门分会场活动,深入打造“朝阳门WALK”文化探访、主题对话、文艺小剧场等品牌活动,地区文化魅力不断彰显,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本土归属感、社区参与感、生活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6月,史家胡同博物馆建设运营与社会参与项目入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27院儿“8小时掌柜的计划”荣获东城区2021年十大最受欢迎群众文化活动。伴随东四南大街整体改造,三友商场老旧业态停业,改造更新后的雪莲·亮点文创园已成为融合文创、金融、商业于一体的新商业空间。随着地区疏解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精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通过在这一历史街区的文化重建和社区营造,整个朝阳门街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更为充分地激发,这一古老区域再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伴随良性的系统化运作逐步实现,朝阳门文化轮廓也日益清晰。
记者问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朝阳门街道有什么新的举措?
唐兵兵答
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要求,在“大城善治 四合一家”朝阳门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体系框架下,朝阳门街道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各类资源,打造形成了以“朝阳门党建四He院”为党建引领阵地,以朝阳门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运转中枢,以朝阳门街道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站、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朝阳门市民活动中心及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为“多点支撑”的联动解纷阵地体系,并探索形成了“全体系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
我们将切实发挥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及各站点在纠纷调解、诉办对接、诉调对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心理服务对接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让辖区居民群众的咨询有人答、诉求有人应、纠纷有人调、困难有人帮,从而实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凝聚社区居民、社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做好社会秩序“靖”字文章及社情民声“静”字文章,共同营造“纲维有序”“和气致祥”“和谐宁静”的“善治”街区氛围,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朝阳门力量。
我家门前最好看
漫步最美胡同
享受幸福生活
位于朝阳门街道的新鲜胡同,见证了近800年的历史沧桑,众多名人故居坐落于此,处处彰显着老北京的古朴韵味。
2018年,新鲜胡同启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提升社区环境面貌、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改善交通环境等措施紧锣密鼓推进,可喜的变化悄然发生:胡同东西两头,兼具时尚与古韵的“新鲜胡同”标识落地;太湖石和木质廊架、绿化花池一路相随;精致的“朝阳门赋”铜浮雕画,讲述着朝阳门地区的历史。环境提升后,新鲜胡同成为街道首条不停车胡同。2021年,新鲜胡同入选“北京最美街巷”。
除了新晋最美街巷新鲜胡同,在朝阳门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里,最具“话语权”的当属史家胡同。这里素有“一条胡同,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名号。作为重点文保区域,胡同里精美的砖雕以及修缮保护的垂花门随处可见,偶有探出院墙的柿子树和爬满屋顶的藤蔓,以及灰色的砖墙上的一幅幅彩色手绘画,都为这条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胡同增添了独特韵味。
2018年,史家胡同荣获“北京最美街巷”,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胡同,正用文化与交流续写着新的传奇。
有空了在胡同里遛遛弯儿,逛逛家门口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旁边的文创店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在里面打卡各种胡同印章。这里保留着历史文化印记,也不断有新的活力注入。
——史家胡同居民 张女士
“东城社工”风采
群众之事无小事
当好居民贴心人
在大方家社区,总能看到社区党委书记陈波忙碌的身影,走访居民、疫情防控、宣传垃圾分类、化解邻里矛盾,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陈波自2008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至今已经14年,今年也是他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第九个年头。
大方家社区是平房和楼房混合居住区,面积不大但人口众多,居民需求多样。“虽然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如何增强社区凝聚力是开展工作的关键。”说起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区党委书记,陈波坦言。
今年4月,朝阳门街道启动南水关胡同66号简易楼腾退项目。腾退本是利民的好事,但部分居民因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或对老房子有感情而产生了一定的思想情绪。为了让居民吃透政策打消顾虑,陈波对居民进行挨家挨户的政策解读,讲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大家吃透政策为止。他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每一位居民,叮嘱他们有需要就打他的电话,随叫随到。在陈波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楼内21户居民全部完成现场预签约。
疫情防控期间,陈波勇挑重担,为居民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当好居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当好封控小区的“守门人”,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尽全力筑牢了社区抗疫的坚强防线。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这是我对社区居民不变的承诺。我会倾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社区事业的热爱、对广大居民的深厚感情。
——大方家社区党委书记 陈波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