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街道紧邻故宫、景山公园,75%以上的面积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街道内胡同纵横密布,典故云集,老北京独特的建筑风格留存至今。近代以来,辖区内发生了众多红色往事,留下一大批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及历史故居。
近年来,景山街道持续做好地区文化挖掘工作,在推进街区更新工作的同时,利用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社区文化方面,街道不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居民生活。随着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北大二院旧址
“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第一次走上共产国际讲坛,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布宣言,意义可谓十分重大。”暑假期间,景山街道少先队社区成长营组织开展“追寻景山红”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自各社区的20余名少先队员来到北大二院旧址,专业的讲解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动人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不畏艰苦、顽强探索的精神。
少先队成长营参观北大二院旧址
近代以来,景山街道辖区内发生了众多红色往事,留下一大批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及历史故居。北大二院旧址是一座颇有年代感的二层小楼,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两个组织之一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重要的革命活动地,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书写下光辉的一页;向东南不足400米是建成于1918年的北大红楼,这里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侧几百米是位于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的原中法大学,其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此外,还有《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中老胡同1号)等一系列红色点位。
中法大学旧址
这些遗存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最珍贵的课堂。近年来,景山街道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通过辖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以“探寻景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3条红色文化路线,采取沉浸体验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感受胡同里的百年发展变化;印制“景山映象、红色印记”景山辖区红色地图,将地区红色文化印记集中展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景山的红色魅力;以“少年儿童心向党”为主题开展“红动景山·红色游学”线上主题活动,带领少年儿童寻访地区红色足迹,引领少年儿童在“看得见的历史”中,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景山街道红色地图
除了红色文化资源,景山街道还通过建设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不少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设施,成为“网红打卡地”。
下午2点半,黄化门社区居民杨秀云和模特队的姐妹们来到“美后肆时”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开始有板有眼地练习模特步。现代化的排练厅、专业老师的指导,让这群平均年龄60多岁的阿姨们找唤回了青春的活力。“社区能有这么一个优质的场地,让我们锻炼身体、提升修养,心情特别好!”杨秀云说,每周来“美后肆时”已经成为她退休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光。
“美后肆时”位于美术馆后街40号,寓意“四季更新,四时更迭,美好永不间断”。作为地铁8号线工程腾退后建设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场馆,这里总建筑面积5411平方米。美作馆、美书馆、美衣馆……大大小小的21个文化活动空间,可以为市民提供阅读、歌舞、戏剧、国学、艺术、文创、园艺、美食、健身等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文化体验。
“美后肆时”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
景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4.0模式的样板,“美后肆时”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按协议全年为百姓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自2020年9月22日开放以来,“美后肆时”累计进馆近36.5万人次,开展公益类群众文化活动2700余场,直接参与28.1万人次。
隆福寺是景山街道辖区内另一个知名的“网红打卡地”。从美术馆东街步入崔府夹道,新隆福大厦就在眼前。这座昔日著名的百货商场如今变身文化空间,一层有特色书店更读书社,读者在宽大的桌子前或打开电脑处理工作,或手执一书认真阅读,伴随着咖啡香气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9层的隆福文化中心是一座开阔的露天庭院,4个古朴的中式大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红墙和金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隆福寺北里曾是隆福大厦的仓库、食堂、宿舍等12栋配套建筑群,建筑风格延续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样子,内里却大变样,木木美术馆、风靡全球的“%Arabica”咖啡、人气精酿酒店京A Taproom、世界知名单板滑雪品牌店Burton、高级中餐厅宴锦堂……独具特色的店铺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市民游客打卡隆福文化中心
“%Arabica”咖啡
更读书社
景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隆福寺地区更新工作持续推进中。为改善周边胡同风貌,景山街道近年来大力开展整治提升工作,查堵违规“开墙打洞”,拆除占用公共空间和可视违法建设,将背街小巷进行一体化环境整治提升,在凸显文化地标建筑的同时,更好地展现古都文明与现代文化的共融风采。
一把手访谈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做好“敬”字文章
近年来,景山街道打造丰富的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未来,景山街道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做好“敬”字文章,通过推进街区更新工作改善胡同风貌,助力文化发展?记者对话景山街道工委书记陈君,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景山街道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未来将怎样做好“敬”字文章?
陈君答
景山街道将持续深入贯彻“以文化城”,加强历史文化弘扬传承和活化利用,结合北大红楼、北大二院、中法大学旧址等红色旧址,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带,推动老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讲好“景山故事”;推进公共文化品牌发展,继续发挥“美后肆时”市民文化中心“网红打卡地”作用,开展艺术节、社区风采、书法、绘画、国学、戏剧等一批品牌特色活动,在坚持文化惠民的基础上,延伸各类文化活动消费,不断增强文化中心“造血”能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贯彻“崇文争先”发展理念,配合做好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建设,打造“北京老城复兴金名片”和“文化体验消费新地标”,并结合南阳共享际、77文创等特色文化场地,积极引导、扶持多元业态文化在景山地区繁荣发展。
记者问
近年来,景山街道辖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通过改善风貌助力文化发展?
陈君答
去年,皇城景山街区完成了两期申请式退租项目,整体签约率达71.1%,直管公房签约率达90.54%,成为北京市向住建部推荐的街区更新示范项目。景山三眼井片区属于皇城景山街区,该街区紧邻中轴线,毗邻故宫、景山,是东城区城市更新的重要街区之一。未来,紧扣红色文化、皇城文化,皇城景山街区将引入“文化+金融+科技”的头部企业入驻,不仅有服务企业交流的“景山会客厅”,还将打造红色文化馆,并引入智慧管理,探索首都核心区平房区智慧更新模式。
此外,街道还完成了故宫区域12条街巷精细化改造提升项目,完成5处“美丽院落”建设。
记者问
今年,景山街道将如何进一步推动街区更新工作?
陈君答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景山街道将始终坚持“核心区的核心”工作标准,突出党建引领、老城复兴、以文化街、社会治理、改善民生五方面重点,统筹推动街区更新,加强对皇城景山单元、皇城根单元和张自忠路南历史文化精华区的整体谋划;推进生活垃圾持续减量,保持厨余垃圾分出率不低于20%,实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全覆盖;继续推进辖区兆军盛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联合商家探讨开展送菜上门服务,改善西片蔬菜零售网点短缺问题;协调解决吉祥社区卫生站升级要求,改善居民社区就医环境。
“东城社工”风采
“民意社工”为民解忧
有200多户居民的人民市场西巷、铜钟胡同,是隆福寺社区社工张蕊负责的管片。她经常和同事一起下户走访,及时了解居民各类需求。“家里老人想打新冠病毒疫苗,但是行动不便,能否帮忙解决?”一次走访时,张蕊了解到铜钟胡同一位88岁的老人因身体不好,不方便出门接种新冠疫苗。她立即联系街道及疫苗接种点,为老人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使老人顺利完成接种。
几年前,隆福寺社区为响应“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向社区延伸,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出了“民意社工”工作机制,将收集民意作为工作核心,通过下户走访,建立街道、社区、职能部门微信群“小@办大事”等方式,及时听取百姓意见,解决百姓生活中的急事、难事。
“民意社工”群里“吹哨”,@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快速展开行动。
“成为‘民意社工’后,每周下户频次从以前的一两次,提高到三五次,让我更加了解管片里的人、物、事。”张蕊告诉记者,隆福寺社区一共有16位社工,分成4个网格,负责不同的片区。
化解邻里纠纷、为居家隔离人员跑腿……几年来,“民意社工”有效解决居民大事小事6000余件,保障了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民意社工”工作琐碎而繁重,但却是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难,今后我依然会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服务居民,真正做到找得到人、解得了难、办得好事、交得上心,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隆福寺社区社工 张蕊
我的社区故事
为老街坊、老邻居多办实事
讲述人:赵六九
美术馆后街75号楼居民、业委会主任
我在美术馆后街75号楼住了近40年。这个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10层楼共有居民82户。今年3月,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小区召开了首次业主大会,依法依规选举产生了首届业主委员会,成员共5人,我担任业委会主任。
前不久,楼道管道井内管道由于年久失修破裂,导致地下室被淹,我带领业委会成员一同查找症结,我还爬进设备层仔细查看,找到了破裂的位置,但是由于不是专业人员,我们无法修复。
情急之下,我立刻将相关情况上报给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街道协调京诚集团维修人员进行应急抢修。两个小时后,管道更换完毕,漏水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今后,小区将引入物业公司负责小区内专业项目,比如电梯的日常维护等。未来,在街道和社区的共同支持下,业委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改善小区的生活环境,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成立业委会初衷是为了老街坊、老邻居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成立业委会以来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大家不怕困难,用火热的心多做一点事,为居民谋福利,也快乐着自己。
——美术馆后街75号楼居民、业委会主任 赵六九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