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皇史宬南院内渣土清运工作开始,历时两年、面积近600平方米的院内违建拆除工作正式收官。据悉,渣土清运工作结束后,皇史宬南院将移交相关部门,院内古建将逐步恢复风貌,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
8月10日上午,记者跟随东华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来到皇史宬南院。一进门,拆除违建后的院内尽显开阔,院墙南侧已搭建起墙面修复时所需的脚手架。据执法队员介绍,此前,皇史宬南院内共计有35间违建房屋,违建总面积近600平方米。院内南北两侧是倚墙而建的连片彩钢板房,蓝色的铁房顶与古建风貌格格不入,小厨房、小厕所、小客厅等更是将院内空间挤成了“羊肠小道”,不仅存在私拉电线等安全隐患,还对古建结构有所破坏。
皇史宬南院内的违建房屋
据了解,皇史宬南院拆违工作于2020年5月启动,并于今年7月底全部拆除完毕。8月9日凌晨,渣土清运工作启动,标志着历时两年的违建拆除工作进入收官阶段。渣土运输现场,执法队员叮嘱现场负责人,在装运过程中务必减少扬尘污染,杜绝遗撒泄漏,尤其是在进、出场时要高度小心,专人指挥行进,防止车辆剐蹭古建筑物。
执法队员叮嘱负责人将渣土苫盖,避免扬尘。
8月9日凌晨,皇史宬南院内渣土清运工作开始。
“为了保护文物,自拆违工作启动以来,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全部采取人工方式一点一点拆除,执法部门也派出专人定期监督,因此拆除进度较慢,又因疫情等各类因素影响,历时两年才将违建全部拆除。”东华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晓晨介绍,由于皇史宬位于故宫周边,渣土运输车能进入该区域的窗口期很小,施工方将近200立方米的渣土在空地上进行装袋后,暂时集中存放,并用滤网苫盖。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后,施工方将在不扰民的前提下于每日凌晨0点至5点进行运输,预计9月底前运输完毕。
皇史宬南院内违建拆除完毕,渣土将分批清运。
因为违建的拆除,皇史宬南院原有的风貌得以显现。记者看到,在院子南墙处,工人们“拆”出了一扇糟朽的古代木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门,大约在民国时期被封住,直到这次拆违才重见天日。
施工现场,工人们还发现了琉璃瓦,以及带有戳记的墙砖。在工人的指引下,记者在南院东墙上找到了一块带有文字戳记的墙砖,上面“嘉靖十四年春季窑户孙明造”的戳记清晰可辨。工人们说,在南院,这样的墙砖有很多。
据了解,皇史宬又称表章库,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也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唯一一座砖石结构档案库房。
接下来,在渣土清运干净、地面铺上方砖后,皇史宬南院将移交相关部门管理修复,届时皇史宬一座完整的古建将再度呈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