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东城|小餐桌传递大文明,东城文明用餐蔚然成风

日期:2022-08-08 10:32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晚上6点多,韩女士一家来到东来顺东四店就餐,落座点餐后,服务员热情地摆放好餐具,同时将公筷放在专门的筷子架上。公筷比普通就餐筷子长一些,颜色也不一样,很容易辨认。同时,服务员还提供了公勺,供韩女士一家使用。

“作为老字号,东来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餐具码放时会备有公筷公勺,工作人员会对来店顾客进行提醒,店里的醒目位置也都贴有相关提示海报,引导消费者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助力东城区形成文明用餐新风尚。”东来顺相关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合餐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不管是阖家欢庆,还是朋友聚餐,大家都围桌而坐,同盘而食,代表着团团圆圆。但是合餐为多种病菌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东城区积极响应首都文明办倡议,向全区餐饮企业发布了《安全用餐非小事 一筷一勺见文明——东城区公筷公勺宣传推广倡议书》,倡导全区餐饮企业主动配置公筷公勺,并由服务员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全面推行“公筷行动”,东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倡导大家在家庭聚餐和外出就餐时,都要使用公筷公勺。同时,东城区与辖区餐饮单位签订承诺书,在经营场所醒目处张贴文明标识,共同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共建文明餐桌。

如今,公勺公筷已经成为东城区各大商圈、餐饮企业的标配:簋街花家怡园严格执行“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制度,服务员不但主动提醒顾客使用公筷,必要时还会提供分餐服务;王府中環的一家粤菜馆还特别定制了黑色公筷,与此前的白色私筷区分开。除了公筷之外,不少火锅店还特意准备了生食专用筷。

在政府和餐饮企业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养成了主动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文明用餐蔚然成风。

家住东城区的赵女士每周都要和朋友下馆子吃饭。“以前没有分餐的概念,觉得那样显得生分。后来,政府大力宣传分餐的好处,餐馆也主动提供公筷公勺,现在我和朋友已经养成了分餐的习惯,这样做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李女士说。

在推广公筷公勺的同时,东城区还大力倡导“光盘行动”,组织餐饮商户签署承诺书,建议餐饮商户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大力营造节约为荣、绿色消费的文明风尚。

临近午餐时间,塔哈尔(国瑞购物中心店)内的食客渐渐多了起来。“您好,现在的点餐量已经足够两人用餐,建议您可以等菜上齐,如果不够的话再点。”餐厅服务人员向正在点餐的顾客提醒道。“这家餐厅我们第一次来,不清楚菜的分量,有了服务人员的提示,我们既能吃得好,又不会浪费。”顾客马先生说。

簋街是餐饮企业较为密集的街区,容易出现餐食浪费的现象。为此,簋街制定了“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具体举措,号召更多商家张贴提示、推出“半份菜”“小份菜”。胡大饭馆门口摆放着“加入‘光盘行动’ 向浪费说不”的红色提示牌。“来我们饭店吃饭的人一般2至3人一桌,点3个菜比较合适,如果客人点多了,服务员会及时提醒。”胡大饭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客人的反馈,胡大目前推出了5款“小份菜”,比如馋嘴蛙大份为9两,小份为6两,客人如果吃不完,饭馆会提供免费打包服务。

“餐桌文明”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彰显市民素质的载体之一。餐桌礼仪不仅包括使用公筷公勺、适量点餐、饭后打包,还应该涵盖自觉排队点餐取餐、不高声喧哗、不强行劝酒酗酒、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行为习惯。未来,东城区将进一步营造洁净、安全、礼让、和谐的就餐环境,让小餐桌传播大文明。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