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东城|生活环境更好了,街坊邻里更和睦了

日期:2022-08-04 09:15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凌空飞线纳入线盒、单元入门处装扶手、居民停车有序入位……走进刚刚完成竣工验收的龙潭西里6、8号楼,粉刷一新的淡黄色楼体让人赏心悦目。居民宋文香说:“我们这些老住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变化带来的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近年来,东城区紧盯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以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龙潭西里6、8号楼建成于2000年,一段时间以来,绿地杂草丛生、机动车乱停放、污水管线堵塞等问题,困扰着小区居民,大伙儿都希望能尽快改造。为解决群众诉求,体育馆路街道探索街道、社区、居民三级吹哨机制,将龙潭西里6、8号楼纳入2020年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助力老旧小区换新颜。

改造前期,体育馆路街道主动向前一步,采取“先尝后买”方式引入物业公司。街道设立临时党支部,建立党员服务站,实行街道社区干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物业单位“组团入户”,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小区居民关于综合整治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干部走下去,问题兜上来”。与此同时,社区成立“家门口”物业党建驿站,把居民、物业服务企业请进来,共同商议家门口的大事小情,敞开大门热情服务,从“追着诉求办”到“瞄着问题干”。

如今,上下水通了、环境变美了、智能门禁装了、停车位也多了,街坊们的心里也美了。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为了更好了解居民需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城区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在小区改造中唱起“主角”。

宝钞胡同107号楼

51岁的杨学东在宝钞胡同107号楼居住了40余年,领略过这栋楼的“风华正茂”,也目睹了它的“青春消逝”。宝钞胡同107号楼建成于1979年,2018年被区住建委确定为东城区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之一。

“以前经常有居民反映做饭时水管里流出来的是铁锈水,居民对此十分苦恼。完成上下水改造后,日常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居民对此非常满意。”宝钞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居民意见比较集中的需求,各方通过协商,将其中墙体保温、上下水管改造、引入天然气、拆除废弃煤棚、环境整治及电线梳理等5条具备可行性的建议纳入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几年时间,楼内54户居民一同见证了老楼“焕颜新生”。“生活环境变好了,感觉邻里街坊们的心境也有了变化。” 杨学东说。

宝钞胡同107号楼增加了电子感应门及监控设施

以“老楼新生”为契机,安定门街道引入第三方组织协助,培育成立了宝钞胡同107号楼居民自管会,引导居民开展自我服务管理,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议事协调机制,涵养和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现在有事儿大伙儿就会一起商量着来,大家都有了主人翁意识。眼看着生活环境变好了,邻里街坊也更文明和睦了,心情好比什么都强!”杨学东说。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改、七分管”。改造后如何长治有效的规范管理,东城区给出了群众满意的答卷。

随着区域内老楼焕发“新生”的同时,各街道、社区也充分利用“周末卫生大扫除”,与居民一起对老旧小区的楼道、道路、草坪、垃圾杂物等进行彻底清理。辖区不少老旧小区“硬件”与“软件”同步升级,“面子”与“里子”同步做实,带动地区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东城区“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

去年7月,天坛东里中区、永内东街东小区陆续安装上了智能充电柜。

“以前充电还得把电瓶搬上楼,既麻烦也不安全。”居民张先生说,现在有了智能充电柜,再也不用搬着电瓶上楼,而且也消除了在家充电的安全隐患。

永内东街东小区改造中增设的智能充电柜,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充电难的问题。

电动车充电问题得到解决,天坛东里中区、永内东街东小区居民自发在院内张贴居民公约,承诺不在楼道内、屋内及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车,不携带电动车电瓶进入楼宇等。居民们纷纷在“禁止电动车进入楼内、禁止室内电动车充电”等倡议展板上签名并相互提醒。居民姚阿姨说,现在装上了充电柜,大家都自觉做到坚决不在室内充电,每个人的小小举动都是为建设文明和谐平安社区贡献力量。

永内东街东小区的便民自助洗车站,方便居民就近洗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解决民生难点痛点,让民生工程更加顺民意、惠民生。今年,北京市公布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中,东城区共有41个小区在列,目前工程均在稳步推进中。

一系列的改造提升,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新了城市形象,更是将“崇文礼敬”的文明新风尚吹进了老旧小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