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近日出台包含18项重点任务的《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扶持标杆企业发展、基础设施精准覆盖、挖掘数据富矿资源、构建数字政府体系等五个方面,加速构建数字经济繁荣典范城区。通过《行动方案》落地实施,东城区力争到2024年基本形成品牌鲜明、创新驱动、开放共融的具有东城特色、充满活力,体现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数字经济发展新体系。
市民在“2022东城消费季”启动仪式现场体验数字人民币
培育新动能
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
东城区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技术领先、数据要素密集、应用前景广阔的标志性产业体系。
2020年服贸会上,东城区展示文化金融相交融、文化科技相辉映、文商旅相结合的文化资源优势。
为培育“文化+科技”型产业集群,东城区将充分发挥中关村东城园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新资源集聚作用,推动园区内数字出版、新媒体网络视听等数字传媒和数字内容版块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实施数字内容精品工程,推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的应用,壮大企业主体实力,做强平台功能,做大做强东城数字内容品牌。数字助推“文化金三角”建设,形成由“文旅+科技”“文旅+数字”共创构建的“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实现线上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率先成型,推动“文化金三角”数字人民币试点。
加快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以“互联网+”思维拓宽东城文化遗产IP开发路径,支持5G“智慧书城”“示范书店”建设,提升“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服务质量。推动商业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推进“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建设,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消费场景智慧化,推动王府井地区传统商业设施业态转型升级,壮大前门商圈以“老字号+国潮”为特色的数字消费新业态,引导老字号通过科技沉浸体验实现提质升级。
将隆福寺地区打造成为数字应用场景北京样板,推动隆福寺片区城市更新,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消费新地标,实现隆福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智慧商圈体系。
强化新支撑
壮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东城区将通过数字产业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数字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围绕培育数字经济标杆企业、支持互联网3.0技术创新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探索打造“硅巷”、加快数字经济投资促进、加大数字经济服务力度等方面开展新兴产业集群培育。
落实科技和信息产业促进政策,培育数字经济标杆企业,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壮大数字经济领军型企业群,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互联网3.0相关技术创新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立足核心区科技园区功能定位,东城区将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中关村东城园高质量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探索打造“硅巷”,培育集聚数字经济高精尖企业。与此同时,加快数字经济投资促进,统筹利用楼宇空间资源,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主题楼宇,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招商,聚焦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吸引头部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聚集。加大数字经济服务力度,不断擦亮“紫金服务”品牌,为数字经济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措施,完善紫金“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夯实新基建
加快数字经济基础建设
今后三年,东城区将加快布局一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点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大数据发展,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东城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东城区将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重点场所5G网络信号覆盖能力,聚焦重点场所,开展网络攻坚行动,加速王府井、前门、隆福寺商圈5G场景建设,持续推进IPv6部署和应用。同时,推进云网协同和大数据发展,聚焦打造“互联网+政务混合云”平台,为金融、商业、医疗卫生和传统产业提供云端资源和算力支撑,加强政务网络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
激活新要素
汇聚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行动方案》强调把数据作为东城区减量发展条件下持续增长的新动能,重点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公共数据开放水平。
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方面,东城区将支持各单位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有序共享,推动基础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在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方面,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鼓励重点领域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数据,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
加强新治理
营造良好数字社会生态
东城区将大力建设高效能数字政府,探索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城市治理新范式。重点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全面深化“一网通办”,不断提升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进一步拓展网格化城市管理能力,推动“热线+网格”深度融合,健全接诉即办治理生态体系,搭建东城区静态交通智慧综合管理系统,拓展领导驾驶舱功能场景。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核算,探索开展产业数字化发展状况评估。
东城区将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加快数字基础建设,创新场景应用示范,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案例
数字人民币引领消费新时尚
今年4月,在“2022东城消费季”启动仪式上,中国银行作为受邀的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与辖区吴裕泰、盛锡福、稻香村等老字号品牌一同亮相,探索老字号与科技、潮流的跨界融合。
在启动仪式现场,生动有趣的数字人民币科普片和形态各异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不仅让市民对数字人民币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激发了市民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现场部分老字号展台还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引得不少市民纷纷尝试这一新型支付方式。
“现在很多传统老字号都在谋求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提质增效。我们也在和东来顺等老字号开展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合作,为他们提供使用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的数字人民币收银产品。我们相信在数字人民币的助力下,传统老字号品牌能够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东城区作为一个拥有众多老字号品牌的城区也将绽放新的活力与生机。”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工作人员在现场说道。
早在2021年初,“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启动,面向在京个人消费者以抽签形式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王府井商圈80余家商户、近800个品牌参与此次活动,掀起数字人民币消费热潮。2021年底,“京彩惠民生 东城书香行”数字人民币“惠读”活动开启,这是东城区创建国家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创新内容,也是落实实体书店“四进”政策,实施“金融帮扶”的一项举措。
“京彩惠民生 东城书香行”数字人民币“惠读”活动
信用医疗节省患者就诊时间
“先看病,先拿药,后支付。”今年4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上线信用医疗,东城区率先在首都核心区实现覆盖区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站点的三级信用就医服务,基本满足全区居民就近信用就医。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东城区数字经济论坛上,东城区政府首创信用医院建设新模式,区科信局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东城支行分别作为东城区政府代表和社会机构代表签署信用医疗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信用+医疗”试点工作。促成由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合作,两家区属医院及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模式创新,北京金融大数据公司信用数据核验,阳光保险兜底的“信用+医疗”试点建设。
据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首次使用时在信用就医微信公众号“信易康”上进行“身份+人脸核对”实名注册认证,信用就医平台调用金融公共服务专区中归集的本市常住居民的公共信用数据,通过信用评估模型对市民进行信用身份核验,审核通过用户即享受信用就医。
“信用医疗通过整合业务环节,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多环节的排队缴费,解决了传统就医模式下门诊患者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等痛点,大大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北京市普仁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就医患者就诊结束后一次结算,在离院时刷医保卡进行账单分解,医保外自费账单在离院后48小时内支付即可。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