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门商圈周边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东城区26项交通综合治理任务改善区域交通环境秩序

日期:2022-06-23 16:01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提升慢行系统品质、改造桥下空间、完成3条次支路建设……记者近日从区城管委获悉,今年东城区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改善区域交通环境秩序。目前任务显示,东城区将完成26大项、72小项交通综合治理任务,汇文中学等5所学校、北京医院等9家医院的周边交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崇文门商圈周边慢行系统将进一步提升,作为清理整治桥下空间的“样板工程”,雍和宫桥下也将大变样。

01、优化供给

推动交通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去年,东城区将革新中街、法华寺路、长青南路3条道路建成通车作为次支路建设工作目标,目前这3条次支路均已实现通车。今年,东城区将进一步推进次支路建设,实现北极阁头条等3条次支路完工通车。

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是近几年北京交通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东城区完成了二环东城段林荫骑行环线建设工程,通过“分段施策”的原则增大了骑行空间,确保了非机动车路权,使二环路慢行系统更加连续、安全和舒适,方便广大市民绿色出行。今年,东城区继续按照“区域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组织实施,以崇文门商圈周边为重点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同时推进园林绿道、滨水道路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连通融合,持续改善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衔接西南二环水系的滨水道路,建设3条慢行林荫道,增加步行骑行舒适度。

去年,二环东城段林荫骑行环线建设工程已完成。

今年,东城区将进一步配合市交通委、公交集团促进站点互补融合,全面梳理并优化改造与轨道交通接驳不便利的公交站点,实现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45%,有条件的站点应尽可能压缩换乘距离。

此外,东城区还将进一步发挥智慧停车在停车资源挖潜上的正向作用。“去年,东城区完成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积极开展了区域智慧交通平台建设和诱导系统建设。今年,东城区将加快构建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一个库’,力争实现全市道路停车位和备案经营的公共停车设施动静态数据全汇集。核心区商圈和市属三级医院要率先扩大推广ETC不停车收费。”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说。

02、调控需求

不断调整优化交通出行需求

去年,东城区在对前门商圈改造提升过程中,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和中轴线申遗项目任务要求,正式启动前门旅游集散中心拆除工作。截至目前,4个调度售票亭、2处游客等待区、2块显示大屏等集散中心设施已经拆除,停放在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内的客运车辆也被全部移出。

为了从源头上调控交通需求,东城区今年将配合市交通委落实《北京市区域交通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在控规阶段开展区域交通影响评估,将评估结论及审查意见纳入控规结果;配合建立用地指标和建设规模指标优先保障制度,支持轨道站点微中心一体化开发,推动人口、产业聚集,提高轨道交通和客运枢纽沿线人口和岗位覆盖率。同时,东城区还将从时间上调控交通需求。严格执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制度,预约就诊时间精确到30分钟以内,有效解决就诊时段过于集中问题;完善预约转诊服务平台,促进形成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模式。

03、强化治理

持续推进交通环境优化提升

桥下空间作为城市碎片化的公共空间,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去年7月,东城区完成19处桥下空间管理使用权的接收工作并全面完成环境整治,桥下空间基本达到“安全、整洁、有序”。同月,东城区选取雍和宫桥桥下空间为试点,对该桥下空间开展环境整治,同时试点创新“智慧斑马线”等行人过街设施改造。

去年,“智能斑马线”在雍和宫桥桥下空间试点使用。

今年,东城区将进一步推动提升雍和宫桥下空间品质:东侧的交通执法站将迁出,西侧空间的箱式变压器体积将缩减,进一步释放停车空间;通过增设标识导览系统、完善智能监管系统、重新铺设地面、施划停车位等措施,优化提升停车配套服务设施;增加装饰遮挡、更换带有文化LOGO车场护栏,填补桥区缺少文化元素的空白,串联周边文旅风貌特色;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桥下空间交通组织,将停车场出入口与机动车调头区合并,桥下空间中部人行通道两侧不再有机动车辆通行,保障停车场外人行安全。该项改造提升工程计划于今年9月底完成。

“今年,东城区将以汇文中学等5所学校、北京医院等9家医院为重点,通过完善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备、规范周边停车管理、加大周边执法管理等措施,进一步缓解上下学高峰期、就诊高峰时段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环境秩序。”区城管委交通运行科副科长于滋涛说。这5所学校包括史家胡同小学(高年级部)、汇文中学、第一七一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广渠门中学。9家医院包括鼓楼中医医院、和平里医院、隆福医院、北京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协和医院。

停车是核心城区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东城区通过“由内而外”三步走,推动解决停车难:首先是对老旧小区内空间进行整理,在不影响通行安全条件下适度增设车位;同时,盘活居住区周边空间资源,适度建设停车设施、挖潜共享车位;最后,再合理规划和开放路侧停车空间。去年,东城区建设完成了白桥大街、工人体育馆西门2处立体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400余个。

东四六条停车场投入使用,实现胡同不停车。

今年,东城区重点推进中绦胡同、干面胡同西口2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增加停车位288个。在此基础上,东城区持续推进街巷胡同停车治理工作,例如建设了东四六条停车场,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胡同内居民使用,以空间换空间,实现了东四六条胡同不停车。

中绦胡同停车场
胡同平房区增添210个车位

中绦胡同位于安定门街道,全长460多米,胡同及周边共有常住人口2700多人。周边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资源有限、车位占用率较高,停车与胡同通行矛盾,一直是这里居民心头的老大难问题。记者在中绦胡同看到,道路两侧停着不少车辆,使原本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

为了缓解停车困难、占道乱停问题,东城区通过盘活居住区周边空间资源,在中绦胡同北侧利用市政边角地,临时安装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为胡同居民提供便捷停车。记者在现场看到,按照“小型端口化”建设原则,停车场位于中绦胡同支线的北口,北侧和西侧毗邻北二环和旧鼓楼大街。停车场地上两层,共有停车位210个。

建设中的中绦胡同停车场

“该停车场采用‘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居民可以将车辆自主开入或开出车库,存取过程无需等待,停车设备无机械传动过程,减少噪音;选取错层式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坡道占用空间,比传统立体停车场增加了20%的停车位。停车场行车道宽度最窄处不低于6米,上下坡最窄处达到7.5米,偏大型的商务车也可方便进出停放。”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二级主任科员哈洪涛介绍,未来停车场还将设置一定数量的电动汽车停车位和充电设施。

中绦胡同停车场效果图

该停车场目前已基本完成施工,年内正式投入使用,将惠及周边10余条胡同,缓解居民的停车难题,同时推动周边胡同实现不停车。据了解,东城区今年还将深入挖掘区域内共享停车资源700个,在缓解胡同停车难的同时,推动停车集中规范,进一步腾退胡同公共空间,打造安宁、美丽的街巷环境。

崇文门商圈周边

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启动

今年,东城区将以崇文门商圈周边为重点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示范区东起南花市大街、北花市大街,西到祈年大街,北至崇文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南抵广渠门内大街,主要以区管城市道路为改造对象,通过拓宽人行步道、更换透水砖、施划慢行优先标识等方法,提升示范区内道路的安全性和慢行品质,打造全龄友好区域。

崇文门商圈周边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

花市北小街位于哈德门写字楼东侧,这条道路原本不通车,也没有名字。水泥铺装的路面没有设置便道,两侧停了很多车。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道路铺上了柏油,可以双向通行机动车,2.5米宽的非机动车路面穿上了彩色“外衣”,既美观又防滑。两侧的便道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盲道的端头设计了缘石坡道,方便残障人士通行。目前该道路已经通车,并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国瑞城的居民可以更加方便地步行到达崇文门东大街。

区城管委市政设施科杨莹介绍,崇文门商圈及周边主要以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为主,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慢行交通出行有比较明显的“潮汐现象”。同时,慢行交通需求多元,包括居民老幼出行、快递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共享单车停放出入口与道路衔接等,给慢行改造工作的“最后100米”提出较高要求。

“目前,区域内存在部分道路机非混行、道路湿滑、人行过街区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将逐一解决。”杨莹说,比如东打磨厂街东段便道地砖透水性不高,遇到下雨或下雪,地面就变得很湿滑,这里将改用透水砖,提高通行的安全性;风箱胡同存在机非混行问题,胡同里将施划慢行优先标识。此外,东城区还将开展南滨河路沿线道路排查,完善道路无障碍整治,进行道路病害处理整治工作,最大限度优化滨河步道、巡河路、骑行通道的互联互通。

目前,慢行系统示范区整体方案还在完善中,预计9月底前全面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