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防严控!记者探访东城首批无疫社区——

日期:2022-06-21 15:11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线。创建无疫社区,是实现“动态清零”的社会基础,也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市首批无疫社区(村)近日评选出炉,东城区17个街道30个社区入选。记者走访发现,这些社区在严格落实防控责任、积极创新防控举措等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它们的治理实践,都是可资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聚焦严格卡口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治理,积极推进无疫社区创建,让疫情防控一线拥有更坚实的支撑。

严格卡口管理

细防严控“守大门”

织密安全防控第一防线

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全区各社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查证、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四件套”措施,为居民守好出入门、把好防控关。

6月17日星期五傍晚,随着晚高峰的到来,北新桥街道北新仓小区东、西两个卡口也迎来了居民归家进入小区的“晚高峰”。“请您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出示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新仓社区服务站站长朱践明、社区工作者叶鑫与小区物业保安分别值守在两个卡口,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二人在3个小时的“晚高峰”时间里要重复上千遍。

卡口严格落实“四件套”查验措施

“北新仓小区内有9栋楼,常住居民1300余户3000余人,卡口往来人次较多,特别是居民下班回家的时段,最高峰时1小时内会有近千人进入。”北新仓社区党委书记赵景华介绍,社区严格执行卡口值守,对进入车辆、人员逐一落实“四件套”措施,坚持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针对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非本小区居民,小区卡口专门放置了一本台账,用于记录非本小区居民进入卡口的信息。

快递小哥在小区卡口登记信息

严格的查验措施,在北新仓社区内的7个卡口,均得到了有效落实。为严格规范落实卡口值守,社区制定《北新仓社区值守点值守方案》,动员小区物业人员、社区工作者、小巷管家、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

和平里街道七区社区是全区最早实行出入证管理的社区。自2020年率先实行“三色”出入证以来,社区在不断摸索中对出入证进行升级。如今实行的是集“亮明身份”和宣传引导于一体的“双效合一”出入证,上面写有“建设幸福家,抗疫靠大家。勤洗手、少聚集,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的宣传标语。

七区社区党委书记邓海红告诉记者,“幸福家”是社区的党建品牌,用“建设幸福家”做宣传标语,目的是号召辖区单位、居民、志愿者、社工等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疫,引导居民自觉履行个人防疫责任。

“每次进入卡口,居民都要拿出出入证来‘亮明身份’,时间久了,出入证上的宣传标语也就牢牢地印在了脑子里。很多居民都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卡口值守和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邓海红说。

夯实基层基础

用好台账“摸家底”

提升精准防控服务效能

“我们社区入选全市首批无疫社区,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北新桥街道门楼社区党委书记田维荣说,防控工作千头万绪,有了一支可靠的“东城社工”队伍和一本社区治理“法宝”——“民情日记”,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心中有“底”。“民情日记”起源于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疫情期间

“民情日记”也开启了“防疫专题”模式,大到社区基本概况、所包片区的胡同及门牌号、区域简图,小到每家每户每个人情况、何时出京返京、居家观察户每天体温如何等,事无巨细。

建立了一个完备的数据库,社工们对自己所负责片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为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田维荣以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举例说明,社区里有多少行动不便但有需求、有意愿的居民,这些数据可以迅速从各位社工手中汇总上来,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为统筹抓好社区防疫工作,门楼社区积极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组建了包括敲门行动组、数据排查组、风险人员管控转运组、胡同卡口巡视组、社区督导检查组等在内的疫情防控组织架构。各小组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运转,将各项措施、细节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覆盖,打造安全“过滤网”,全区各社区通过动态更新辖区人员各类信息台账、规范管理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人员、加强宣传引导等,助力疫情防控,夯实基础工作。

“2020年至今,我们做了十几本台账。”在体育馆路街道西唐社区,社区工作者张莹整理着一本本台账说,这里面分门别类地记录着社区辖区内返京居民的信息、居家隔离人员等情况,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台账无一天遗漏。

体育馆路街道西唐社区细化疫情防控工作台账

西唐社区党委书记杜进平介绍,针对居家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社区逐一细化台账。几位经验丰富的社工专门负责台账梳理工作,采用“颜色分类、数字分级”的形式,将疫情管控不同类型的人员台账、核酸检测特殊人群台账以及疫苗接种老年人台账等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根据台账人员情况完善人员的住址、联系方式、健康情况、包片主任等信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些台账成为西唐社区的“抗疫宝典”,大大提高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强化社区治理

全民发力“筑防线”

激发长效防控内生活力

疫情考验着城市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创建无疫社区过程中,东城区迅速调动基层社区各项积极因素,聚焦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统筹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通过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治理支撑作用,将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早上7点多,家住东四六条社区的杨泯骑上电动车在胡同里转悠,看到居民投放的垃圾分类不合格,她就上前提醒并帮助分类。据了解,东四六条社区共有常住居民3000多人,实行胡同“垃圾不落地”后,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9点都有环卫工人在岗,确保全天巡回收运不间断。同时,社区成立了“六条社区星光环保小组垃圾分类巡视队”,17位居民作为垃圾分类宣传员、监督员、指导员,每天巡视垃圾清运情况,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东四六条社区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工作。“社区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公共区域清洁消毒频次科学,为社区居民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东四六条社区书记高春生说。

清运垃圾、配送快递外卖、卡口值守……疫情发生以来,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与辖区内10余家物业公司建立了牢固的联动关系。据社区党委副书记王京红介绍,朝西社区内包括了平房区、老旧小区、住宅楼等不同类型房屋,10余家物业所负责的业务范围不同,但都积极与社区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社区遇到突发疫情情况时,物业会第一时间组织人手加入,承担起清运垃圾、配送快递外卖、公共区域消杀等工作。

为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全区各社区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统筹各方力量,群策群力构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东城区板厂小学是龙潭街道板厂南里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之一。连日来,学校教师们走出校门,戴上红袖标,当起了社区“守门人”。学校教师邓颖此前因为居家隔离没能参加,返岗第一天,她便主动申请了两个时间点的卡口值守。

来自东城区板厂小学的教师带着红袖标,在社区卡口引导外卖小哥扫码登记。

同为成员单位的桔子酒店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社区党委书记王璀说:“这些来自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给了社区防疫工作很大的支持,有了他们的助力,我们的心里更踏实了。”

调动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的积极性,动员各方力量进驻“疫”线、支援“疫”线,确保卡口24小时不间断值守;定期对卡口、核酸检测现场等重点点位进行消杀,及时清运各类垃圾;对社区内的特殊人群、重点人群进行登记,坚决保障特殊时刻的生活所需、就医用药……创建无疫社区,重在创建过程中每个治理细节的落实。通过积极创建无疫社区,全区上下持续高质量开展疫情防控和居民服务工作,使无疫社区创建成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新契机与新抓手,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