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

日期:2020-08-27 15:34    来源: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公园简介:中山公园地处首都市中心,东邻天安门,占地面积21.8公顷,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早在辽金时代这里曾是“陪都”东北郊的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营国建制改建为社稷坛。社稷坛是我国封建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明清两代的25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1372次的祭祀活动。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创意、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始称中央公园,于1010日向游人开放,是当时北平城内第一个公共园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停放灵柩。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95日公园改称中山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都曾在这里参加过各种大型游园活动。园内有多处著名景观,如:社稷坛、保卫和平坊、格言亭、蕙芳园、唐花坞等。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前身为明、清社稷坛,为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农历二、八两月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1913年底,在当时担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先生的倡导下,经八方募捐筹集资金,对古坛庙加以简单的修整与改造,翌年(公元1914年)10月10日正式对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园内拜殿(现中山堂)中停放灵柩,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故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皇帝在建造宫殿(即今故宫)的同时,以《周礼》:“左祖右社”之制,在此建社稷坛。占地238326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坛庙园林。中山公园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坛庙园林,明、清社稷坛的前身是辽金时代的“兴国寺”,元代改为“万寿兴国寺”。“兴国寺”栽植的柏树至今枝繁叶茂。公园原有地面文物也基本保存完好,五色土、拜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坛墙、坛门等一应俱在。。自社稷坛改建为公园对外开放以来,中山公园在保护好古坛庙神韵的前提下,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造和建设,给古老的坛庙增添了青春和活力,焕发了园林艺术的光彩。如移建明、清时代礼部的习礼亭、圆明园中兰亭碑亭、河北大明古刹的汉唐石狮以及原东单的克林德石碑坊后改名为公理战胜坊即今保卫和平坊;公园内还有宫苑中的青云片、青莲朵等名石;古柏602株,其中7株辽代古柏树龄已有1000多年了,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位于内坛东南角外的“槐柏合抱”景观奇特,世属罕见。中山公园除一般园林应具有的普通功能外,还具有为首都政治活动服务;为完成祖国海峡两岸统一大业服务;以高品味、高水平的文化内涵为提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以及为发展首都的旅游事业服务等功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性公园。北京中山公园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停放灵柩的地方,而且早在1928年就已被命名。解放后每逢孙中山先生的诞辰逝日,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均到此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展示社稷坛等古建文物的神韵和风貌。

中山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园林,它是由古坛庙向现代公园转化较早且具有较高水平并在我国园林史上独具特色的坛庙园林。它既具有坛庙园林的特色,也成功地融入了适应公园功能需要的内容,取得了风格的统一,展示近、现代园林艺术的风采。中山公园有较长的兰花、牡丹栽培历史。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曾先后从浙江、福建、江西、两广、云贵、川藏等地大量引进了兰花名贵品种。1964年朱德委员长又把自己家里的兰花奉献给公园。目前,公园已有兰花一百多种,近三千盆,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名贵,在我国“三北”地区是少有的。每年春季公园还举办郁金香花展,并运用造园手法使之成为新的景点,使园内真正做到花无断时、花开成片。品尝“红楼菜肴”。近年来,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饭庄已陆续开发了红楼菜肴几十个品种,已成为来今雨轩饭庄的一大特色,殊名海内外。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今的中山公园已经成为首都人民和广大游人所喜爱的具有政治性、纪念性和文化性的集古典坛庙园林与近现代园林为一体的精美园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