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

日期:2020-08-27 15:28    来源:东城区政府网站

字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4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将汉、满、蒙、藏等民族建筑融为一体地独特艺术风格,以其规模宏大的佛家丛林、帝王宗教活动场所及联系蒙、藏上层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历史上,此处曾为明朝内宫监房,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禛晋封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随之升为“雍亲王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驾崩,胤禛登基继位。雍正三年(1725),胤禛降旨将“雍亲王府”升为行宫,赐名“雍和宫”。至乾隆九年(1744)仲春初九日,乾隆皇帝降谕将其父雍正皇帝的潜邸、自己的出生地——雍和宫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改庙以后的雍和宫则发展成为藏区域外佛学传播的重要中心之一,香火延续至今已有260余年。雍和宫南北约跨400米,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六进大殿和七进院落组成。东西两厢设有讲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密宗殿,雅玛达嘎楼,照佛楼,及被辟作文物展室的戒台楼、班禅楼。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寺内石狮、宝坊、殿宇、亭台、楼阁俱全。油漆彩画,金碧辉煌。不仅是中国寺院建筑形式的完整体现,还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雍和宫的大经堂——法轮殿,其建筑的顶部既是仿西藏建筑的风格,五座琉璃镏金宝瓶状的天窗顶饰,加强了古刹的神韵更显庄严华美。雍和宫各殿堂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 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龙的大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成为雍和宫木雕工艺的三绝,以大、奇、精著称。藏品中,有许多是十六世纪以来西藏上层人士、高僧大德进献给皇室和本庙的珍贵礼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庙极为重视,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雍和宫视察,并多次拨款进行修缮。除供信众瞻仰朝拜,更展示其馆藏佛教艺术珍品。这座向世界敞开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其神秘、博大、灿烂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

雍和宫自改建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在继承佛教传统佛日的基础上并订立有自己的节庆日,沿袭至今。除了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十、十五、三十上午例行法会外,每年还有重大的法事活动。农历正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一的《大愿祈祷法会》,是雍和宫最隆重的节庆之一,法会要跳《金刚驱魔神舞》或称跳布扎,俗称“打鬼”,以驱逐邪祟,祈求吉祥。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的《千供法会》是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佛、涅磐三期同庆之日,称为佛吉祥日。阳历九月二十四至三十日的《大威德坛城法会》,僧众以修习佛法借金刚威猛之势驱除无明烦恼,祈祷国泰民安。农历十月二十五的《宗喀巴大师上师供法会》又名燃灯节。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在大师圆寂纪念日里,雍和宫僧人为大师上千盏供灯,寓意千灯普照,大放光明。

代表性景点:

1、法 轮 殿

是僧人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主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镏金铜像,两侧设其两大传世弟子班禅大师与达赖喇嘛的宝座。十世班禅与十一世班禅大师均在此为众僧讲经说法,摩顶赐福。

2、弥 勒 大 佛

万福阁是一座飞檐三重、结构最为复杂雄伟的建筑。内立木质弥勒(梵文音译)大佛,高18米,制作于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1748—1750)。相传为七世达赖喇嘛所献白檀巨木所雕。1990年8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1992年,耗资50万人民币对大佛进行了修缮贴金。1993年举行了隆重的弥勒大佛开光典礼。

3、《喇 嘛 说》 四 体 文 碑

雍和宫内有一著名碑亭,亭内立一方形石碑。高6.2米、每面宽1.45米,四面分别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喇嘛说》。内立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代加强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的重要文献。此碑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