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日期:2020-08-28 09:16    来源:东城区政府网站

字号: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书画的主要载体纸张、绫绢质地脆弱,除本身容易老化外,在过去还时常受到兵火战乱、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而发生损坏。因此,临摹古代书画珍本,成为传承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传承中国古代书画技法的重要手段。

临摹复制以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为基础,完全利用传统工具(笔、墨、纸、砚、绫绢等)和传统中国画颜料通过特有工序(勾稿,落墨,着色,做旧,题款及印章的摹制等)对中国古代书画真迹进行临摹复制。所摹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原件。

椐历史文献记载,唐初,皇家设立掌理秘书图籍的官署“集贤院”,大规模地进行研究和临摹古书画的工作。宋代以后,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书画临摹的风尚也随之更加普遍。特别是明清以来,临摹书画之风更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画艺术品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由于利益的驱使,开始利用特殊的技术进行古书画临摹复制,即古书画“作伪”。民国初期,上海地区集中了一批专以临摹传世名画作伪的书画临摹高手,成员主要有谭敬、汤安、金仲鱼、郑竹友、胡经等等。他们制作赝品书画分工合作,或绘画、或写字、或摹刻印章、或装裱作旧,所摹作品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现在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很多博物馆还收藏有他们临摹的作品。与此同时,北京、天津画坛也出现了一批绘画高手,其中包括“湖社画会”的陈林斋和著名女画家冯忠莲(陈少梅之妻)以及专门临摹书法印章的金禹民。

1949年后,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复工厂,聘请金仲鱼、郑竹友、冯忠莲、金禹民、陈林斋等大师进入故宫,临摹故宫收藏的国宝级书画文物。作品包括冯忠莲摹《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金仲鱼摹赵佶《听琴图》、郭熙《窠石平远图》、崔白《寒雀图》陈林斋摹《韩熙载夜宴图》、胡環《卓歇图》、《花竹锦鸡图》等,其中很多摹本已经被作为故宫的文物进行收藏。

这些大师在故宫传承技艺,培养了包括刘炳森在内的一批书画临摹大师,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2011年,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祖莪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