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01010020/2022-4238793368
  2. [主题分类] 个人-其他
  3. [发文机构] 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4. [联合发文单位]
  5. [实施日期] 2022-10-25
  6. [成文日期] 2022-10-19
  7. [发文字号] 东政办发〔2022〕12号
  8. [废止日期]
  9. [发布日期] 2022-10-25
  10. [有效性] 有效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018    

(此件公开发布)    

 

 

 

 

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2年10月    

 

 

目录      

1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形势要求 3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工作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6    

三、提升行动 6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7    

(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    

(三)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9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0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1    

四、重点工程 12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2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3    

(三)创新文化发展工程 14    

 

(四)科普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5    

(五)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6    

(六)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18    

五、组织实施 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机制保障 19    

(三)条件保障 19    

 

 

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提升科学素质,让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东城区建好首都核心功能区,这是东城区提升科学素质的必然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落实国家、北京市及东城区有关科技战略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结合东城区各专项规划实际,特制定《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东城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协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聚焦重点人群,开展富有科技特色、富有群众特色、富有创新特色的工作,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通过全区的共同努力,全区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东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2%,比2015年的16.9%提高了8.3个百分点,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24.07%),位居全市第四位,全国第12位。    

——围绕目标任务,科学素质提升活动富有成效    

发挥传统特色活动引领优势。东城区紧紧围绕科普阵地建设、科普能力建设、科普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夏、科教进社区、心理科普进社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特色科普活动,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联合协作机制持续发力。全区各单位紧密配合,同向协作,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通过科普联合协作搭建和优化科普基地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科普阵地和科普资源建设,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东城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    

——夯实基础工程,科普服务能力显著加强    

基础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针对性地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素质提升基础工程建设,特色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共建机制不断深入完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成果显著,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成绩显著。    

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搭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创新服务平台,营造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服务保障有力。积极开展人才推举工作,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未来女科学家、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北京青年科技候选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人选。依托集贤计划,拓展高端产业人才引进渠道,海外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领域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    

(二)形势要求    

经过五年的努力,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部分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与先进区仍有差距;部分基层科普资源尤其是优质科普资源薄弱;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普及宣传工作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以首善之都的标准积极推动五个东城建设,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水准的全民科学素质作为根本支撑。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东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开创科学素质建设新局面。坚持以为先,牢牢守住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营造安全优良的中央政务环境。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主城区发展中找准定位,利用好现有资源,善于发展、创新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不断完善四个服务,为五个东城建设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二)工作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精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生态,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崇文争先。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崇文争先为导向,充分发挥东城文化优势,推动文化+科技”“文化+科普,增强文化软实力并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城区建设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与精神支撑,把首善标准融入科学素质建设全过程,以科学素质提升塑形象、增动力、提品质,让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创新赋能思维,推动新科技成果在东城区科技科普场馆、科普文化产业中的落地应用,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施场景驱动工程,形成一批科技感强、展示性佳、体验感好、商业模式创新的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家、北京市和东城区的文化建设定位与需求,针对东城文化发展科技支撑不足、文化科技对接渠道不畅等问题,围绕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产业链条,强化科技内容植入,增强技术支撑,促进实现科学素质新的提升。树立科普服务基层、服务大众导向,聚焦东城区公民素质提升需求,围绕基层群众需要,深入开展科普产品研究与开发,重点关注老年群体、新业态新组织人群、青少年,让广大群众好参与、能看懂、有收获。    

——坚持协同联动。坚持上下左右联络一张网的理念,积极推动科普资源互通、社会力量互联,拓宽联系合作网络,不断完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之间多维度联动协同,推动东城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文化单位与科技企业及科研、科普机构合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东城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科普基地联席工作机制,充分激发社会科普机构的生机和活力,推动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三)发展目标    

2025年,东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9%。区内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差异不断缩小,区域特色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科研+科普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区内高科技科普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释放,与国家和北京市科普资源有效衔接,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文化科技新兴业态培育和特色应用场景打造效果显著,文化+”大文章得到科技、科普大力支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科技融合呈现新风貌。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植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技能,提升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开展青少年、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社区居民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增强科学兴趣、培育科学思维为重点,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实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全员参与目标。充分发挥市区级高水平科技教育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特色项目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创新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新模式。大力发展线上科普教育,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中小学生推送科普教育知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有东城区域特色的科普模式,继续支持中医药科普、古建模型等项目,开展中医药进校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电子信息工程大赛、创客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重点赛事,着力提高赛事成绩,不断提升青少年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探索多元主体联合发现和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机制,建立学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强化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合作关系,深度参与翱翔计划    

——实施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结合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工作,发挥科普基地对东城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辐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为青少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发展环境友好的社会氛围;组织一批科普志愿者、征集一批优质科教资源,多渠道多形式为学校提供科普服务。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平台优势,探索1+N+X模式(1科协+N社会资源+X学校),承接市科协下沉科教资源,整合各类资源和场所。搭建供需精准对接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鼓励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及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校园。形成中小学校科教需求与社会资源相互衔接的长效机制,创新中小学校科教供给新模式。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提升教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促进共享优质网络科技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并结合东城区科技发展特色,评选科技教育工作先进校、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激励区科技教育工作者高质量成长。    

(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为重点,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东城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东城发展。    

——实施技能东城创新行动。积极参加北京大工匠、创新工匠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涵盖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约出行、电商直播等新型业态在内的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支持领军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高质量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升级,培养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提高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人才质量。    

——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围绕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高精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内重点园区人力资源需求,建立产业技术人才急需岗位和储备岗位清单制度,动态调整培训项目,优化培训资源、提升培训质量。    

——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企业家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推广企业科技成果和履行企业科普社会责任的推动者。鼓励国有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提升中小型企业家科学素质。加强企业家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培训。    

(三)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东城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网络知识、防止诈骗、智能手机使用等智能技术知识。鼓励科技科普志愿者进社区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获取、理性识别和使用能力,提升防欺骗、反诈骗能力。发挥代际学习作用,以小协老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招募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参与社区智慧助老行动,调动基层科普志愿者队伍力量,组织指导社区参与策划地区性科普宣教专题活动。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广泛开展以科普之夏、全国科普日为载体,覆盖全区、贯穿全年的经常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充分发挥老年健康服务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作用,面向老年人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家庭,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周、健康东城主题宣讲和健康大课堂等活动。    

——实施银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积极开发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老年人力资源,发挥其在智库、咨询、科学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推动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壮大老年科技、科普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社区、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东城区功能定位的认识和理解,强化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素质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对科学素质提升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科学履职实践。    

——强化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促进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转型升级,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开展前沿科技报告、现场教学。加强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普及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生态环保、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方面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站(室)建设。    

——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基层科普组织、科普服务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推进资源共享,为社区科普工作搭建活动载体和平台。鼓励学校、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要素的科普资源向社区开放,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提升社区科普活动水平。深入开展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各类群众性的主题科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专家教授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四、重点工程    

立足东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围绕六字文章,着力推进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有效扩大供给,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丰富科学传播途径,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在十四五时期实施6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推动建立科研+科普协同发展机制,开展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全区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与科普基地建立联动机制,打造科技成果体验基地。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积极探索科研与科普结合的有效模式,鼓励和支持全区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加强与专业科普机构、传媒等单位合作,开发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化鼓励各类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    

——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与院士工作站的引领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在科技工作者聚集的企业推动发展科协组织,围绕东城区央市两级重点企业推进企业科协和园区科协的建设。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深度,加强数字科普资源开发,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推动东城区智慧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数字科普建设。积极推动科普e站建设,开展科普中国、京科普在东城区的推广与传播,推动传统科普与信息化科普有效结合,注重线上和线下、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互动。积极推动故宫、国子监、孔庙、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博物馆利用互联网、3DARVR等数字化新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并存档,建设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推动科普资源数字化发展。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动区融媒体中心开设科普栏目,加强科普内容制作,传播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趣味性、区域特色的科普资讯。搭建科普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线上渠道,推进科普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方式、运营管理机制创新。鼓励利用科普小视频、小游戏、在线竞赛等新形式,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推动智慧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东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东城区智慧科普的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围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建立智慧科普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赋能科普工作。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获取科普服务的便捷性。    

(三)创新文化发展工程    

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文化功能格局,推进创新文化发展工程,促进科普与科技、文化、艺术等融合发展,打造东城区文化创新高地,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创新文化氛围。    

——推动创新文化发展。构建文化东城品牌矩阵,打造北京地区具有品牌力和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推动东城区京味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IP强化为主轴,重点支撑光线传媒、央视动漫等具备优质IP开发能力和强大IP资源聚合能力的企业,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合力    

——推动数智文化创新发展。建设隆福寺、王府井、前门等智慧商街项目,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支撑文化金三角建设。推动北京中轴线数字化工程,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文博、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上线新版东城文化云,支撑故宫以东”“大戏东望等文化品牌建设。    

——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开展科学文化跨界开发和传播合作,增加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打造更多原创性、高水平、外向型的科普普及、科学文化产品。鼓励图书、音视频、短剧、影视剧、动漫作品和游戏的创作。支持开发融入创意元素和东城区文化特色的科幻产品。搭建研学服务平台,开展科普主题研学,推动科普与旅游融合发展。    

(四)科普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推进科普设施建设,坚持优化存量与提升增量并重,优化科普设施布局,进一步加强有东城特色、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特点和要求的科普阵地建设和科普能力建设,满足多元化的科普需求。    

——优化科普设施布局。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东城区相关规划,继续以科普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科普专项行动。支持各科普基地、街道、学校、企业创新科普工作新理念,探索新的科普活动形式,申报建设一批符合全区发展导向的科普设施。结合绿色东城”“金融东城”“文化东城等主题,引导和促进公园、旅游景点、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推动公共图书馆(室)、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以东城区科普专项工作为抓手,完善街道科普阵地建设。    

——促进科普基地创新发展。发挥科普基地联席工作机制的作用,高效整合科普基地资源,面向全区进行辐射。借助市科普基地重新认定契机,切实发挥市科普基地对东城区科普工作的辐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创建特色科普基地若干家。借助双减契机增开科技课程,完善科普基地与中小学校双向对接机制。    

(五)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抓住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功能承载区的发展机遇带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和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发挥科普品牌活动牵引力,强化区域特色科普发展,加大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区科普服务一盘棋格局。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建服务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科技)服务体系。健全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人群、场馆、活动等多维联动机制,推广志愿服务订单认领模式。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整合和推动市区两级优势资源下沉,探索建立基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社区科普资源流转。开展全域协同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生产、进生活,形成覆盖全区、贯穿全年的经常性、群众性科普活动谱系,打造东城科普品牌。    

——强化区域特色科普发展。积极发挥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的作用,挖掘南锣鼓巷戏剧、孔子学院、雍和宫、地坛公园等场馆的优质文化资源,促进东城人文地理的科普化,形成科普+文旅的非遗特色科普教育。    

——完善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倡导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联动机制,相关部门、智库专家、媒体紧密联系,及时准确发出权威声音、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将涵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科普资源纳入日常科普活动,积极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读、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分类分级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街道和社区科普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建立专家型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通过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聘优化科普人才结构。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宽科普人才来源渠道,推进科普人才后备队伍建设    

(六)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推动央地联动发展,丰富交流合作内容,深化科学素质建设交流与合作。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聚焦未来发展、生态环境、公共卫生治理等全球问题,积极开展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国际项目合作、高端学术交流和文化互鉴活动。支持东城区学校与国际国内结对学校进行跨时空校际科学交流和协作。助力北京建设科技馆之城,推进科技馆国际交流。    

——推动央地联动发展。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国家级、市级在东城区的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央地联动拓展科普领域,打造区域科普新亮点。积极对接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搭建科普基地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深入开展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合作,探索科普合作新模式。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区政府负责领导《东城实施方案》实施工作,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区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各委办局、街道加强《东城实施方案》的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将《东城实施方案》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履行工作职责。区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联络工作,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各街道负责辖区内《东城实施方案》实施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发挥牵头作用,负责提出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区科协牵头《东城实施方案》实施工作,参照市纲要办工作模式,建立本区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委办局、街道落实《东城实施方案》工作,全面推进东城区科学素质建设。    

(二)机制保障    

——抓好监督评估。建立健全本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科普工作月报、年度汇报、工作创新评比制度。定期开展全区公民科学素质监测,强化宣传示范工作。    

——加强典型宣传工作。立足新时期人才工作特点,通过举荐、奖励、表彰等形式增强科普人才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大力宣传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纳入科普工作表彰范围。    

(三)条件保障    

——落实法规政策。强化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北京市以及东城区科普优惠政策,推动科普成果应用,不断优化科学素质建设政策环境。    

——保障经费投入。区财政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根据年度任务安排经费预算,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基金、资助项目、建设科普场馆等方式开展科学素质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构建全方位的资金保障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