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东城‘文化空间'的提案”(第201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化空间资源的高度关注,您的提案专业务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区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区对“文化空间”利用的工作举措
近年来,我区把“文化+”作为重要引擎,加快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使文化既开花又结果。围绕“文化+”这篇大文章,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以文化城”,持续抓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街区发展、文化园区建设、文物恢复修缮等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增强文化影响力,取得积极的成效。
1.落实首都核心区控规,纵深推进老城保护复兴。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加快推进前门地区、南锣地区恢复性修建和保护性修缮工作,完成前门A、B区胡同市政提升改造项目、南锣四条胡同院落修缮整治。实施完成韶州会馆、关帝高庙、东堂子胡同4、6号等文物修缮工程,推进会馆博物馆等文保项目建设。以故宫周边、钟鼓楼周边、雍和宫周边等申请式退租项目为抓手,逐步实现城市水系、历史建筑和传统四合院民居整体保护,重塑古都风貌壮美文化空间秩序,雨儿胡同、草厂四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
2.优化业态促提升,提升文化影响力。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将前门大街加快打造成为“京味儿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持续推进老字号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书香世业”项目,同时,丰富文旅业态内容,实现故宫前门冰窖餐厅、文创店等标志性文化项目亮相,完成“前门历史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节事活动。2022年1月前门大街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深耕厚植“文化东城”,挖掘国有优质文化IP价值,颜料会馆、临汾会馆作为首批被列入“会馆有戏”的演出场所累计演出26场,红色文化新地标—紫金城市书院、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皇城艺术馆等项目举办百余场展览展示活动,累计接待群众超3万人次,有效发挥文化传播与社会公益职能,带动文物、历史建筑开放展示与文化设施共享。
3.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国企投融资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园区运营平台,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体育、商业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指导组建崇雍大街运营平台公司,引入艺术文化等在内的多元特色商业业态。持续推动亮点文化产业园区、嘉诚文化产业园区、东雍创业谷、东雍文化园、红桥非遗文创孵化园等区属国企独资及参股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挥招大引强、文化传播等功能作用。其中,嘉诚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2020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亮点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2020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紧扣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上,对空间资源还需要做进一步全面梳理、认真研究,盘活利用国有空间资源。对产权不完备或低效运营的资产,还不能很好满足园区或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功能性需求。
二是在深化“文化+”产业模式,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上,还需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尤其是在挖掘商圈、街区的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文化创新发展模式、项目和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拓宽利用方式和有效途径。
三是在推动老城保护复兴,探索文物修缮保护和充分利用的路径上,还需要攻坚克难、持续用力。文物修缮原则限制空间使用效率低,腾退成本高,很多文物院落管理主体、产权主体多元化,统一利用的政策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区”建设,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不断完善“四个服务”,主动服务和全面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用足用好东城文化空间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展示核心区文化魅力。
1.加大存量房产资源盘活利用,推动房产使用提质增效。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研究闲置低效房产利用路径,整合闲置经营性房产,对接文化产业发展、补齐养老、便民用房需求。挖掘提升前门、青龙胡同、龙潭湖体育园等地块价值,为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提供高品质发展空间。积极利用老旧厂房、平房院落等疏解腾退空间,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文创空间。重点推动四合院园区的良性运维,继续指导现有文化产业园区业态调整优化,引进培育“文化+化新业态,带动吸引行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入驻,不断提升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2.把“文化+化作为重要引擎,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体育、商业等产业创新融合,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国企投融资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园区运营平台,有力承担王府井街区管理运营、崇雍南锣业态提升、政府基金引导、文化园区运营等重点任务,强化考核激励约束。借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和“文化金三角”建设全面起航,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运营和打造重点文化新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前门大街、王府井重点商圈与新消费品牌孵化、老字号国潮联动发展,打造综合性文化融合发展新地标。
3.坚持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纵深推进老城保护。以落实新版总规、核心区控规为遵循,持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全力实施好前门地区街区更新和恢复性修建项目,按计划做好故宫周边、钟鼓楼周边等申请式退租项目后半篇文章。聚焦崇雍大街、南锣胡同等特色街区项目运营,紧扣文化东城及新消费主题,带动街区业态提升,打造有特色的胡同文化空间。积极开展文物院落后期保护与综合利用,以颜料会馆为试点,打造演艺新空间,提升文物院落综合利用效能,常态化开展博物馆展览展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文旅融合典范。
再次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7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