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发布的背景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东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打造“五个东城”、持续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格局和新要求,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东城区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积极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制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按照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区人力社保局认真回顾“十三五”时期东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以国家、北京、东城区等政策文件为依据,多次邀请领域专家进行专题座谈,先后征求发改委、科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等部门意见,并通过数字东城网站公示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在区长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完善,最终形成《“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一)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5%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累计促进4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扶持创业人数4000人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本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就业推荐。
(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用工监管机制、诚信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实现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以上,续订率达到86%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三)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失业保险政策体系、工伤保险保障体系。扩大参保范围,持续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积极帮扶引导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做好基金监管,提升经办服务,推动综合柜员制改革,实现社保业务由“条块化”向“综合化”转变。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促进就业创业主要任务
1.坚持就业优先,健全促进就业创业制度体系。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2.积极落实政策,实施重点群体促就业计划。按照“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要求,重点关注“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等重点指标,确保年度指标圆满完成。3.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竞争力。促进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紧密对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夯实技能培训发展基础。4.打好组合拳,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辖区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5.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建立规模裁员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着力提升防范和化解辖区就业风险能力。6.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7.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推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京津冀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8.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积极发挥在京务工人员之家作用,落实服务效能,为在京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就业援助。
(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主要任务
1.继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切实发挥三方在信息沟通、关系协调、问题处置等方面的作用。2.提升劳动保障综合执法效能。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3.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及办案方式,重点推进“一案四调”工作,及时高效化解劳动争议。4.继续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展辖区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发挥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作用。5.加大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宣传指导和服务。借助多平台进行宣传,运用政务微博、东城人力社保微信公众号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法规政策宣传。
(三)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全面实现应保尽保。2.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参保、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伤保险政策宣传。3.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充分发挥行政监管、内部控制、第三方审计、纪检监督“四方合力”,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4.强化经办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网厅一体、一窗通办”改革。5.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准确率,改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