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珑委员:
您提出“关于推动解决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东城区中小企业工作的关注!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推动解决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建议对我区在开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工作给予很大启示。
一、中小企业相关情况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疫情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尤其餐饮、零售、旅游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行业运行艰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显。根据您的提案,我们将中小企业发展中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一)经营性现金流短缺致使融资需求增加。疫情反复迫使部分中小企业无任何经营活动,其上下游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造成中小企业存在经营性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融资需求迫切。
(二)企业自身不足造成贷款难。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难以提供有效抵押而不能获得贷款,中小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财务制定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致使金融机构不愿意介入前期创业和创意的开发。
(三)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文化类企业,由于轻资产,缺乏厂房、土地、设备等银行认可的传统抵押物,但拥有创意、智力、版权等无形资产,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中介评估机构,其价值难以得到确认。从而在银行信贷中出现资产抵押不足。
(四)融资对接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现象,企业不了解货币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金融服务具体规定,而银行也很难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信用程度,找不准重点项目,贷款营销方式缺乏新的服务形式、产品类型,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
二、目前我区已开展工作
2022年,受疫情多发等影响,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纾困解难。为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东城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纾困,工作同步推进,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提前谋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5月11日,李妍常务副区长主持召开东城区金融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题会,牵头成立了东城区金融支持疫情纾困工作小组,制定了《2022年东城区金融支持疫情纾困专项工作方案》。由人民银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市金融监管局等上级部门指导落实,建立东城区中小微企业白名单;由区发改委、商务局、文旅局等相关部门梳理企业需求,梳理亟需融资企业清单并动态更新;由区金融办第一时间报送北京银保监局分类施策、精准对接,并分送驻区金融机构要求主动沟通,双重保障企业尽快获取融资支持。
(二)积极配合,建立“融资纾困直通车”
根据市金融监管局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合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上下联动,紧密配合,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接“融资纾困直通车”相关工作;梳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银企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研讨解决思路;按照市金融监管局提供的“纾困企业名单模板”,协调区税务、人社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本区亟需融资企业信息,为更加精准的对接提供有力保障。
(三)迅速落实,加强政银企精准对接
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多次组织中小微企业座谈会、金融机构座谈会,宣讲东城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了解企业面临的困境和需求,征询各相关部门意见,鼓励、督促驻区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并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优质企业定制创新型金融产品,适当放宽贷款标准等相应的限制条件,提高企业贷款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截至6月20日,已获融资授信企业43家,涉及52笔融资授信4.97亿元(含已授信和已放款),其中已放款40家49笔贷款4.17亿元。
(四)完善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强与市级政策联动,于5月30日出台《东城区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专项纾困资金实施细则》(东金融文【2022】1号)、《关于东城区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支持疫情纾困工作力度的调整通知》(东金融文【2022】2号)两项政策,安排专项纾困资金30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1500万元用于扩大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至3000万元,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激励驻区融资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金融对接服务力度,做到能贷尽贷。
落实“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方案,与市金融监管局上下联动,持续做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工作,持续跟进亟需融资企业对接情况,动态更新需求清单,拓展对接金融机构范围,做到能贷尽贷。同时加强与保险、担保及投资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对接,持续开展调研及落实工作,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二)加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做到应享尽享。
一是积极参加市投促中心等部门组织的线上政策宣讲会,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知晓政策覆盖面。二是落实电话咨询服务机制,及时反馈,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宣传金融产品通俗易懂,便于中小企业快速掌握和应用,让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真正深入企业之中。
(三)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做到快速有效。
完善东城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政策线上申报,使企业“在家即可办理”。提高审批效率,承诺自企业材料提交齐全起2个工作日内,反馈企业初审结果。优化风险补偿资金审批流程,结合金融服务机构申报项目情况,适时增加纳入风险池项目的上会审批次数,促进金融服务机构尽快为中小企业放款。
东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