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时期,区财政发展经历了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受“营改增”收入划分改革、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东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坚持弘扬理财为民、聚财兴政的财政精神,充分发挥财政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
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北京“四个中心”“四个服务”的能量进一步释放,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区第三产业发达,金融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
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特别是疏解带走产业,疫情抑制消费。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区财政自给率维持在70%上下,远低于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财政增长基础还不稳固,同时刚性支出资金需求不断增大,保障重点任务的机动财力不足。三是预算一体化改革任务艰巨。预算统筹力度不足、预算约束不够有力、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实不细、预算执行不规范等问题。四是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需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拓展,结果运用和问责机制需要健全。
(三)、“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理财为民、聚财兴政、精筹高效、诚靖担当”的财政精神;坚持加速“崇文争先”,聚焦“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提供保障。
“十四五”时期区公共财政发展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与首都核心区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成效、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控功能不断增强。
(四)、“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
加强核心区财源建设,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管理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有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