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版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1年专题  >  崇文争先 文化东城  >  东城感知 > 正文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最早是用立竿见影和日晷等方法粗略估算时间的。东汉安荻时期张衡利用漏壶原理,用水作为动力系统,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计时器,称“漏水转浑天仪”。元明时代郭守敬设计制作的大明颠灯漏和元朝末年元顺帝自制的宫漏已接近现代钟表。

清朝时期已经有了使用机械钟表作为计时器的历史,那时的钟表主要出自清宫做钟处和广州的民间钟表作坊。清宫内做钟处,主要是依据皇帝的各种旨意与想法制作各种各样的钟表,是面向帝王服务的机构。做钟处他的前身是康熙时期的自鸣钟处。康熙皇帝自幼爱好天文数理,对钟表也有极大的兴趣。他下旨在内务府造办处里专门成立了自鸣钟处,从全国各地招收钟表技师,进行严格培训,提高他们的制作与维修保养技术,并试图尝试创造有自己特色的钟表。

清宫做钟处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现故宫所藏清宫做钟处的古钟表大多数是标有“乾隆年制”款识的。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奇巧的钟表,所作钟表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钟表的材质,一般多是用华丽而昂贵的木材作为钟表的外套,雕刻各种花式与装饰物;其二是钟表的造型设计,主要是依据宫廷建筑为模型,把它成比例的缩小为钟表外套。在设计御制钟表的表盘时,主要材质是珐琅和铜镀金,以皇家的黄色为主题,正中间刻有“乾隆年制”四字。

宫中修复钟表的绝活已延续了三百多年。造办处制钟业鼎盛的乾隆时期,皇家生产的钟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嘉庆以后制钟较少。到了道光三十年,还有匠役63人,。他们主要从事钟表制作与修复的工作,光绪年间做钟处有孔、蒋二位师傅。1924年溥仪出宫后,做钟处结束其使命,但有些人仍在宫中从事古钟表的保养与修复。

1925年故宫博物院刚成立,古钟表的修复工作一直在继续。1988年文保科技部成立时,徐文麟作为第一代传承人将古钟表研究与修复技术传承下来,先后培养了徐芳洲、白金栋、马玉良和陈浩然4位学生。马玉良先后收秦世明、王津和齐钢为徒,他们属于第三代传承人。2000年后,亓昊楠作为年轻一代,继续传承古钟表修复技术。

2014年,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