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版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魅力东城  >  博古览今  >  文化古迹 > 正文

袁崇焕墓和祠、庙

日期: 2020-08-27 14:26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花市斜街52号,原广东义园旧址。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 号自如,广东东莞县人,是明末抗击后金,保卫山海关和北京的名将。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势力日见强大,并步步向关内逼进。袁崇焕奉命镇守山海关,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崇祯二年(1629 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星夜从山海关回师驰援,力解京师之危,功绩卓著。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并于次年处死于柴市口。袁死后,弃尸于市,无人敢去收尸。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尸体,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清乾隆修撰《太宗实录》时,详述了皇太极计杀袁崇焕的内幕,千古奇冤才得以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庙。

祠堂和墓建于清代初期,俗称佘家馆,面南向,大门上原有后人题写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匾额。祠堂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过去,每逢年节和祭日,佘家后人挂上袁崇焕的画像,香烛供奉,如是数百年。祠堂后即为袁崇焕墓。坟丘,高约2米, 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 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围以砖砌花墙,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柏。

1952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对袁崇焕祠、墓进行过重修。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对袁崇焕祠和墓进行修缮并对外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