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版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魅力东城  >  博古览今  >  文化古迹 > 正文

文天祥祠

日期: 2020-08-27 10:52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位于东城区北部,府学胡同 63 号。东邻文丞相胡同,西靠交道口南大街,南临府学胡同,北依东旺胡同。

文天祥祠(文丞相祠),是明代洪武九年(1376 年),在文天祥就义和被囚地附近建立的。永乐六年(1408 年)由朝廷重建,正式列入祀典。宣德四年(1429 年)顺天府尹李庸组织人重新修葺。正统十三年(1448 年)顺天府尹王贤将祠中文天祥像改着丞相服。

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 年),字308 文化地名篇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南宋德佑二年(1276 年)任右丞相。元至元十五年(1278 年)于海丰抗元,兵败被俘,被押途中写下名篇《过零丁洋》诗。他在元大都近四年的囚禁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其中《正气歌》成为后人传诵的名篇。至元十九年(1282 年)文天祥拒绝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位的诱降,从容就义于柴市。

文天祥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600 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正殿、后殿。大门为大式悬山筒瓦调大脊,旋子彩画,门宽 3.2米,进深 1.5 米。正殿三间,带廊,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五架梁,面阔 10.8 米。后殿大小同正殿,顶为大式悬山筒瓦箍头脊。正殿现为文天祥生平展览,正中朝南塑一尊文丞相半身像。现后殿有一屏风,正面是毛泽东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正气歌》全文。此殿东壁嵌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书《云麾将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西壁嵌有《教忠坊》石刻匾、明《过文先生祠》刻石,北壁前有明代王逊刻的《宋文丞相传》石碑和清代朱为弼撰《重修碑记》碑各一座。后殿前还有一棵枣树,枝干南倾,据传为文天祥亲手栽植。

1984 年政府拨款重修文天祥祠,重修后保留了原大门、前殿、后殿。文天祥祠是至今仍保存有明代风格的一处古建筑,1979 年,被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