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版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魅力东城  >  博古览今  >  文化古迹 > 正文

古观象台

日期: 2020-08-27 10:17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位于东城区中东部,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东邻建国门南大街,西靠北京站街,南临北京站东街,北依建国门内大街。

古天文台早在金代就已出现,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附近建有司天台, 后毁于战乱。 明永 乐 二 十 二 年(1424 年)在紫禁城内西侧建立宫廷观象台。明正统四年至七年(1439—1442 年)间建观星台,这就是现在建国门古观象台的前身。台上放置大型铜制浑仪、简仪、浑象仪等。清代仍在此设台,并改称观象台,隶属钦天监。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为中央观象台,隶属教育部,民国 18 年(1929 年)改称国立天文陈列馆,只做气象工作,结束了近 500 年的连续天文观测活动。1956 年辟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

古观象台距今已有 540 余年的历史,总面积约为 1 万平方米,总高 14 米,东西长约24 米,南北宽 20 余米。现台上南、西、北三面陈列着大型铜制仪器,有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纬仪等八件清制古天文仪器。台下西侧建有一四合院,内为紫微殿、滴漏堂、晷影堂。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古观象台上的仪器也被洗劫一空,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和明制简仪被掠到法国驻华使馆,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归还。地平经仪、天体仪、纪限仪和明制浑仪被劫到德国柏林波茨坦离宫,1921年才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运回北京。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文工作者为保护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于 1933 年将明制的浑仪、简仪、漏壶、圭表等迁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古观象台从明正统七年(1442 年)到民国 18 年(1929 年)连续观测近 500 年,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科学资料,为人类的天文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观象台不仅进行天文观测,同时还进行气象观测,至今仍保存着 清 雍 正 二 年(1724 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的 180 年间的气象资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

1949 年后,政府对古观象台进行了多次修缮。1979 年大雨,古观象台的东半部出现坍方,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修整,并将台内掏空,辟为两层展厅。198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对外开放,长年供游人参观。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