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版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东城要闻 > 正文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东城3个项目被评为“最佳实践”

日期: 2022-07-14 14:28      来源: 北京东城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城市更新关乎首都发展也与市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7月12日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联盟成立仪式举办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16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东城有3个项目入选。

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雨儿、福祥、蓑衣、帽儿)修缮整治项目

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

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项目(一期)

“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申报项目超过80%位于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地区。入选项目聚焦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功能建设、聚焦民生改善、聚焦创新商业模式,更加突出街区统筹、注重城市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更新、鼓励公众多元参与,探索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这其中既有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又有市民身边的老旧小区和小微空间。北京的城市更新不搞成片的大拆大建,而是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如何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如何带动更多市民广泛参与?不妨从这些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中寻找探索的方向。

一起来看看

东城区入选的三个项目吧

南锣鼓巷四条胡同

创新申请式腾退

多样化选择居民说了算

在东城区南锣鼓巷片区,经过前期整治修缮,雨儿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帽儿胡同“换新颜”:既有的胡同肌理没变,院落风貌如故,散发出浓浓的老北京气息。同时,胡同居民也过上了现代生活:修葺一新的房间、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完善的市政设施……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共生的概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雨儿胡同

图为改造后雨儿胡同4号院

图为改造后雨儿胡同21号院

拿出多样化的自选“菜单”,愿意定向安置、货币补偿、平移置换还是留住改善,居民自己说了算,这就是“申请式腾退”的模式。选择外迁的居民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选择留下的居民可以通过“申请式改善”,恢复传统风貌,扩大院落空间。通过自愿式申请腾退,南锣鼓巷四条胡同共452户居民选择外迁方式,占总户数的29%。外迁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7.9平方米大幅提高到36.89平方米。“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精细化制定的院落修缮设计方案,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专业人员采用使麻工艺修缮房间

院内腾退出来的房间,多数变成了用于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的公共空间。比如位于小院中排西侧18平方米的“槐香客厅”,是胡同居民聚会聊天、拉近邻里关系的主要场所。位于小院中排中间位置的“议商暖阁”,成了居民议事协商、组织团队会议的场地。

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专业人员绘制油漆彩画。

“申请式腾退”“申请式改善”“共生院”的理念,为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北京研究制定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政策提供了实践经验。

光明楼17号简易楼

“回住+购买”增加获得感

居住环境和房屋价值同步提升

经过原地改建,光明楼17号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简易住宅楼,变成一栋结构稳固的新时代住宅。墙面风化剥落、设施陈旧、线路管道老化等隐患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筑面貌焕然一新。

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后效果图

在总体户数不增加的前提下,项目为每户居民增设了独立的厨卫,解决了居民“如厕难、洗浴难、烧饭难”问题;利用增加的建筑空间设置了公共服务配套用房;户型全部实现南北通透,满足居室通风和北侧房间的采光需求;通过引入市政集中供暖,解决了冬季采暖的民生难题。另外,该项目采用“回住+购买”的安置方式,将原来的直管公房转变为参照经济适用房管理的产权房,居民通过适当出资购买,身份可由原来的“公房承租人”转变为“房屋产权人”,加之居住环境及房屋价值的提升,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选房现场

该项目相比原有简易楼腾退方式,实施理念上形成了三个转变,即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群众主体的观念,由政府出资转变为成本共担的模式,由整体搬迁转变为原地改善住房条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具体实施中,具有群众参与机制创新、实施路径创新、改建出资模式创新、审批模式创新等特点,为简易楼改建工作模式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启动的第一个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对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探索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具有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

隆福文化街区

全新文化创意艺术体验空间

为老城带来新生机

隆福寺项目定位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项目一期以传播文化艺术和潮流生活方式为内核,通过艺术赋能内容与场景,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艺术体验空间,为老城带来新生机。

隆福寺目前已实现“腾笼换鸟”,成功激活老城新活力。项目一期于2019 年8月29日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出租率保持100%,业态以文化金融办公、文化艺术消费为主,入驻企业包括华夏银行、北京再担保公司、“特色书店”更读书社、北京最具活力和青年号召力的木木艺术社区以及HALF COFFEE、京A等众多“网红”店。自开业以来租户营业收入达60亿元,缴纳税收约3.7亿元。

该项目提升改造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聚焦文化特色,培育时尚潮流消费,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通过老城更新实践打造北京文化商业新地标。项目开业以来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网红打卡地、北京市餐饮及创新零售类网红打卡地、北京市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年度城市空间奖等殊荣。

16个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

■朝阳区劲松(一二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

■西城区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西单更新场)项目

■西城区菜市口西片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项目

■海淀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学院路地区的更新实践项目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项目

■东城区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雨儿、福祥、蓑衣、帽儿)修缮整治项目

■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更新实践项目

■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东城区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

■朝阳区望京小街改造提升项目

■东城区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项目(一期)

■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金隅智造工场项目

■通州区中仓街道北小园小区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丰台区首汇健康科技园项目

另外,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还有18个项目被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东城区也有3个项目入选。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崇雍大街城市设计与更新实施示范项目

中粮广场项目

王府井城市更新整体升级改造项目(一期)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