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东城要闻 > 正文

北京东城:聚力民生“七有”“五性”,“绣”出精致美好生活

日期: 2021-12-01      来源: 北京东城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高质量发展看东城

近年来,东城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崇文争先”理念,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核心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交出了东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迎接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充分展现东城区近年来发展建设成就,进一步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谱写“崇文争先”崭新篇章,“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推出“高质量发展看东城”系列专题报道,今日推出第七篇《北京东城:聚力民生“七有”“五性”,“绣”出精致美好生活》。敬请关注!

截至目前
东城168个社区共有
蔬菜零售、早餐、社区超市(便利店)等
八类基本社区生活性服务网点2928个
经营面积近50万平方米
连锁网点1516个
连锁化率为51.8%
全区具备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资质的
养老驿站29家
养老机构12家
……

围绕“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东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高标准、精细化,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以“绣花”功夫推动服务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五年来,东城区共建设提升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网点418处、蔬菜零售142处,品牌连锁化率稳步提高,整体发展品质不断提升。今年,东城区4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建成“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等特色社区养老驿站,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五年来,东城区以建设“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契机,深入推动“体产”“体教”“体医”融合,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东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节”通过健身项目展示、胡同迷你马拉松、全民健身赛事等各项体育活动,直接吸引群众十余万人次。2021年,成功举办北京市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

东城区足球爱好者积极参加北京市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

五年来,东城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社区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全区238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17个街道168个社区居委会无缝对接,打造由社区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功能社区和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健康网格。建成医联体12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东城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携手隆福医院定期为辖区内养老机构老人进行健康巡诊

五年来,东城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45对深度联盟、13所新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8条优质教育资源带、7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学位8000个,义务教育学位扩增2.4万余个。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校际、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学区制教育治理新结构;稳步推进青少年教育学院建设;构建培养东城教育优秀人才、集聚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四名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十分钟文化圈”便民利民

推上自行车在家门口的超市买蔬菜水果;在老年驿站点一份物美价廉的老年餐;利用空闲时间参加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近几年,随着便民服务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利的生活。

听民意
提升服务品质

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位于平安大道北侧,有居民约9000人。“几年前,这么大的社区里只有几个小超市,针头线脑、修鞋、便民理发等业态都没有,居民生活不太方便。”北新桥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宋志海介绍,2018年,区街联合召开居民恳谈会,将原有的超市扩建成天泽祥鲜汇便民综合服务体。在改造过程中,超市所在社区十余位居民代表参加,并提出了意见建议。比如居民提出社区里没有便民理发,我们实地走访后发现,社区虽然有几个理发店,但是价格比较高,不能满足老年人理发的需求,于是街道广泛寻找资源,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经营者。

海运仓社区天泽祥鲜汇便民综合服务体为居民提供便民理发服务

听民意,解民忧。五年来,像这样的恳谈会不下千次。东城区共建设提升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网点418处、蔬菜零售142处,品牌连锁化率稳步提高,整体发展品质不断提升。

永外便民综合体

2020年12月,悠惠万家大佛寺店重装开业,将原来经营面积仅百余平方米的单一粮油副食店升级为一家携手紫光园连锁,涵盖同日升粮油、崇正劳务等多项目的千余平方米的全新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同时增加餐饮服务项目,缓解了周边居民早餐的压力。这标志着东城区便民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再次拓宽。目前,业态齐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不久前,商务部公布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东城区5个社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名单。东城区已制定新一轮《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开展更高标准的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

东花市南里社区志广果蔬生鲜

不仅如此,东城区率先建成“十分钟文化圈”,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市第一。“我们家是2019年搬到东城的,孩子喜欢读书,想找个有氛围的地方,东城书香浓郁嘛。”居民毛女士说到位于景山街道的“美后肆时”夸赞道。除“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活动中心外,东城还打造出角楼图书馆、南阳·共享际、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等高品质特色文化空间,100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实现社会化运营,满足了年轻人对新时代文化的需求。

“美后肆时”美阅馆

便民生
科技融入生活

东城区多家便民网点已利用“互联网+”实现送货上门服务。家乐福广渠门店上线到家业务,通过家乐福小程序、苏宁易购App、苏宁小店App及第三方平台入口,门店为周边3至10公里的消费者提供1小时达、同城半日配和一日三送服务。新世界超市利用饿了么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开通线上服务,各类商品均可在线选购。东单菜市场推出“东单mall”线上平台,东单菜市场和平里西街店3公里范围内的客户可以手机下单,由配送人员2小时无接触送货到家。

“东单mall”线上平台

交道口街道开设“J+”智能便利店,顾客结账时无需扫码,系统将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无需接触商品的情况下,直接识别购买商品的金额,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钱包等方式支付即可。“将科技融入居民生活,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好的服务与体验,是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东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化,很多社区服务趋向智能化。

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新冠疫情发生后,东城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实现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率先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率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多措并举保障居民就医、出行方便,高效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稳步回复、持续向好。
“阿姨,您把证件往机器上一贴,信息两三秒就出来了。”在北京市普仁医院入口处,一台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随时“把关”,几位老年患者正在导医员的帮助下刷医保卡或身份证、老年卡完成预检筛查。去年年底,东城区为区属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22台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同时,各医疗机构在门诊大厅增加服务人员,帮助老年患者完成进入医疗机构的预检筛查、预约挂号、打印化验单等,使老年患者的就医更加便利、顺畅。

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

为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检查的次数,让老年患者更加方便地在社区看病,东城区整合医疗资源,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分别建设东城区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级医疗中心同质化的影像检查和检验化验的医疗服务。现在,老年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X光片及心电图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区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作出诊断,并将诊断报告传回,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可打印影像诊断报告。此外,不出社区也可完成多种检验项目的检查,包括医生开单,患者缴费、采血,标本通过专门系统流转至区医学检验中心,完成检测和检测结果回传发放,查询打印报告等。通过两个中心的建设,方便了群众就近社区就医,受到了社区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欢迎。
此外,东城区充分利用区内丰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与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同仁医院等驻区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12个,通过提供综合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联合会诊等方式,让东城区群众在家门口享有“专家品质”的就诊便利。“我是带着问题专门来找专家咨询的。”一位患糖尿病22年的女士说:“能享受到如此贴心便民的医疗服务,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真是太方便了。”

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邴钟兴(左三)到医联体合作病房查房

东城区还在6家区属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以出院患者、高龄、失能或半失能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患者或家属通过手机APP网上预约,医院评估合格后,根据护理服务项目,安排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实现“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将优质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满足了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变的人群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服务项目包括静脉采血、血糖监测、PICC管路维护等25个护理服务项目及中医颈腰椎关节功能康复、长期卧床中医综合康复等15项康复护理服务项目。”东城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更为便捷、顺畅的就医体验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就医感受,从而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就医获得感,也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目前,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

“15分钟健身圈”

社区覆盖率100%

“你去社区打乒乓球吧,我在这跑步,锻炼锻炼腿脚。”在工人体育馆的跑道上,几名老年人正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不时交流着锻炼心得。近年来,东城区全力推进“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区创建”工作,“15分钟健身圈”社区覆盖率达到100%,群众健身便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造51片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打造青年湖、龙潭中湖2所体育公园;建成龙潭西湖、大通滨河等大尺度公园6处、口袋公园40余处,新增改造绿地126.7万平方米;完善100条健走步道标识建设,服务供给日渐增多。

大通滨河公园

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东城区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也在不断丰富。全民健身体育节、东单篮球3V3斗牛赛、龙舟赛、健跑东城行等活动深受居民热烈欢迎。徒步、广播操、门球、棋类等多种体育活动正在形成传统比赛项目。2021年,为回应群众需求,促进住区居民与驻区单位职工的共驻共建、和谐发展,东城区成功举办北京市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通过突出“社区”元素,大大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实现了“足球让城市更精彩”的目标。

2021龙潭端午文化节龙舟赛

与此同时,地坛体育中心地下跑廊改建成为了冰壶运动项目场地,天坛体育活动中心室内篮球场改建为模拟滑雪训练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王府中环滑冰场和东光滑冰场等多处季节性冰场。据东城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近些年东城区的发展建设,东城区的冰雪场地设施,已经扩充至现在包含天坛体育活动中心、王府中环滑冰场等在内的7处冰雪场地,有效解决了城区群众“上冰难、练雪难”的问题。不仅如此,东城区的17个街道和学校,每年都会在冰雪季期间举办冰雪体验活动。例如东四街道的“网红打卡地”东四胡同博物馆开展的冰雪宣传与体验活动、朝阳门街道举办的助力冬奥主题活动等,都是东城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冰雪运动的好选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即将举办,东城区正在做好服务保障,积极推进东四街道“冬奥社区”创建及龙潭街道“众健社区”项目落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在全市领先。

养老“硬实力+软服务”双向提升

围绕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东城区建设运营18家养老机构和5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基本完成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通过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将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送到重度失能等老年人床边,让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家”。截至今年11月初,全区已全部完成400张床位的签约和系统录入。

养老驿站贴心服务获得好评

“血氧含量69!必须上吸氧机!”这个挽救生命的时刻出现在东城区第一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对象——龙潭街道97岁的谢淑清老人身上,待老人状况完全稳定后,家庭床位的工作人员才放心地离开。

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开展主题活动

近年来,东城区民政局以“老有所养”为核心,发挥街道资源整合、统筹协调优势,整合家庭、社区、志愿者、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单位等资源,以“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产业协同、公益助力”为运转模式,实现家庭、社区、志愿者、养老机构、辖区内外企业、公益机构联动互动,推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低偿服务和市场服务有效落地,“聚融式”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逐步形成。通过与228家辖区内外养老服务成员单位签约合作,全部挂牌、签署公益服务协议、正式备案,为老人提供“8+N”服务(歇歇脚、喝口水、解内急、防走失、敢救助、助老包、有问候、聊聊天)。

“双减”落地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深化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新增学前教育学位8000个,义务教育学位扩增2.4万余个。自2014年以来,东城区新增一定比例直升学校改革成果已基本兑现,将原有“一定比例对口直升派位入学”统一为“定向名额派位入学”。据介绍,今年在做好已有定向名额派位入学工作的基础上,新增2组一所小学对一所初中、4组一所小学对多所初中的定向名额派位入学学校。

2021年东城区初中入学电脑派位

东城区目前形成七个教育集团,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教育集团将发挥龙头校引领带动作用,派出优秀干部及骨干教师在全区交流。“东城区优质中小学已基本覆盖全区,未来将继续做大做强优质资源,更好地满足‘就近上好学’的需求。”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双减’政策来了,我的课后生活怎么过?”为主题的“课后时光咖啡汇谈”。

“让我先玩个痛快,再安排学习内容”“能让我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能有时间去打我喜欢的篮球,能有时间去刷一部大片”……新学期伊始,一场以“‘双减’政策来了,我的课后生活怎么过?”为主题的“课后时光咖啡汇谈”,开启了朝阳门地区青少年们开学后回到社区上的第一课。为全面贯彻“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东城区成立专班组,通过发布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启动新一轮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成立少先队社区成长营等方式,积极引导学校、家庭、社区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为“双减”政策之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东城方案”。据介绍,东城区制定《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以“加强党对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全面领导”“先教师后干部、先小学后初中、先骨干后普通”“跨校际,跨学区,跨层级”及“全覆盖,全统筹,全学科”为原则,充分发挥深度联盟、九年一贯、优质资源带和教育集团优秀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起满足需求、科学顺畅的教育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2021学年度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与此同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激活、唤醒家庭、学校、社会中潜在的教育力量,让教育从一个学校内的“小教育”走向家校社共融的“大教育”逐步成为共识。学校课后丰富延时服务,社区自主的志愿活动,特色的社会活动,让青少年能够在更多平台上实现能力提升。据东城共青团的负责人介绍,少先队社区成长营的“社区招募+校外实践”“社区和学校双进”“共享志愿家长”“社会组织+运营单位联动”四种模式,将在试点街道稳步开展。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730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