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东城要闻 > 正文

北大红楼的红色记忆

日期: 2021-03-01      来源: 北京东城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与故宫的繁华、景山的热闹相比,位于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似乎显得格外安静。北大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一院,曾是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所在地,因全楼红砖红瓦得名。自1918年落成之日起,北大红楼就与中国命运的走向息息相关。这里,既是新文化运动的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留下了一批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者的不朽足迹。

以北大红楼为中心,周边还有多个红色底蕴深厚的地标。这条红色文化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史的见证。目前,北大红楼已经成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在。

孕育新文化见证北京首个党组织诞生

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的猛烈批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迅猛发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北京大学当时主要分布在东城域内、景山以东的三处地方,其中的一院即为北大红楼,于1916年开工建设,1918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1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74平方米,分为地上4层、地下1层。第一层大部分为图书馆占用,文科教务处、文科事务处及校医室占用一部分。此外,还有单独两间供新潮社和书法社使用。

一层东南角两间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室,1918年,李大钊任职后便在此办公,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因此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如今,这里的陈设已还原为当年的模样。

步入图书馆主任室,百年前的布局清晰可见——展室分为内外两间,靠北一间是会客室,正中摆有六把木椅和一张木桌,茶盘里放着老式茶壶和茶杯,窗边的报架上折叠挂放着泛黄的老报纸;靠南一间是办公室,两个书柜里摆放着旧书,办公桌上的笔墨纸砚是刚刚使用过的样子,一本1919年的台历纸页已泛黄卷曲,时间停留在5月4日。

这间办公室也见证了北京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当年,李大钊在这里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并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责任。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在这里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

李大钊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拿出80元,作为小组活动经费。1920年11月,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

追溯红色历史各类专题展览丰富多彩

一层西侧靠南的第二阅览室又称为“新闻纸阅览室”,也被最大限度按照当年的情景进行了还原。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北大红楼第二层有时任校长蔡元培办公室和陈独秀文科学长室,《每周评论》创刊于此。第三、四层主要是北京大学文预科及本科教室所在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京地委、中共北方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机关也一度设在北大红楼。

2019年9月4日,北大红楼二层首次对公众开放,内设“五四现场”专题展;楼内的文科教员休息室、日刊处等场景也被一一复原。目前,北大红楼根据历史资料,北大学生、职工回忆,以及历史图片等,共完成楼内一层、二层12处旧址复原。

近年来,北大红楼正在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各类展览接连不断,例如2009年至2019年曾举办的“新时代的先声”展览,主要为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基本陈列;2018年至2019年,则开设了“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展览。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493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